第六十六章 独攀高塔[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落秋中文网]https://m.luoqiuxs5.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六十六章独攀高塔
这两天一直在孔边转,也算完成了两根桩的浇筑,对汪剑涵来说也算小有成就感,特别是对索道这几天发挥的作用也是大为赞赏,一心想再次去把这个看似简单的原理弄弄清楚。
一大早上班,汪剑涵看谢工还在,于是先发了支烟,谢工扬着头看着汪剑涵,似乎几日不见,有些陌生一般。
“谢工,这两天一直在工地值班,都很少见你,是不是在忙什么?”
汪剑涵自管着那钻孔桩以来,都是一个人守在工地,相反其它事反而过问得少了。
“你小子,现在是一门心思在钻孔上,那还有时间管其它,这样也好,能一件事一件事的做好,也是不错的,这孔桩可是基础,一切东西基础打好了,自然才有上面的墩墩台台。”
谢工知道汪剑涵想了解其它事,但却也不愿汪剑涵分心,毕竟说起来一个人管着那些孔桩也是很忙的事了。
“这几天我在工地,一直在想这索道的运行,确实给这个工地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自上次你跟我讲过后,确一直没时间仔细研究一番,有些可惜。”
汪剑涵边说边脸露失望之色。
“索道那是最简单不过的了,这种工艺也在这修桥史上有过辉煌,不过随着工艺的提高,这种技术最终是要被淘汰的,你研究它做啥,就是一些机械原理。”
谢工边说脸上却也尽是落寞之色,毕竟这索道花费了林工跟他很多心血。
“也是,听说指挥部那边四十队都是单墩井字提升架,效率也高点。”
汪剑涵边说边看着谢工。
“这索道与井架比效率是要低一些,但总体成本要低得多,缺点也比较明显,那就是浇混凝土的时候,每一斗就一方多点,要提上桥墩需要时间,现在还好,等桥墩高了,那浇混凝土的时间就会很长,工序就会延长,现在都是引进日本、德国的输送泵来浇混凝土,那可快得多了,搅拌机直接就对着输送泵,混凝土从输送管直接泵送上去,一小时可打几十方混凝土。”
“这么厉害,不过这日本、德国的技术确实是要领先一些的。”
汪剑涵想着这事,确也不得不服,在学校毕业之时,就见过一种新型测量仪器展示,叫全站仪,那可是几乎囊括了大部分测量功能的仪器,最好的就是德国、日本的。而更先进的“gps”也已在国内有进口使用,那已经不能叫做测量仪器了,只要人把机器往那一摆,坐标、高程自己就会测量出来,汪剑涵也只是在毕业之时看过展示,但原理却也学过,中国暂时都没有国产的机器。
“不过索道还是有它独有优势的,这两天我就跟着林工设计一套依靠索道来提升的模板,等设计好再跟你讲讲。”
谢工一副热心的样子,毕竟有人请教,也是对自己的一种肯定。
“谢工,今天正好无其它事,我想去机房看看,随便学习下这索道运行的原理,你看能不能把你的方案借我看看。”
汪剑涵说了半天,总算说到了点子上,毕竟再先进的技术,其实它所仰仗的还是一些基础的原理,就如同刚才所讲的一些先进机械、仪器。
谢工从抽屉里拿出索道图及附件,递给汪剑涵道:“拿去看吧,这些其实书里都有,只是要应用起来还得自己先会吧,不过你如果只是看这方案怕也是弄不清的,最好去机房,上到塔架上一看,大体才会明白。”
“谢谢啊!”
汪剑涵边说边拿好安全帽,再回宿舍拿了相机,就往机房走去。
其实不用谢工说,汪剑涵找这方案就是要到塔顶,对比着看才更明白。
汪剑涵以前有很多爱好,其中摄影就是其一,一是因为在学校曾有一门课是航空摄影测量,需要学习一起最基本的摄影成像原理,二来是汪剑涵觉得这世间太多一瞬而失的美景,需要一个会欣赏的人来把它记录下来,所以在学校学了一些基本的摄影技术,由此也喜欢上了摄影,这次去塔顶学习,如果照下来的话,以后再要用,自己也可有最直观的图片。
一路上汪剑涵心情大好,就如同这秋日的天气一般,秋风略带寒意,却也让这满山秋色更加饱满,落叶与黄花相映,艳阳白云共悬苍穹,倒也算是秋高气爽之日。
汪剑涵首先来到操作室,只见里面大小几台卷扬机,两个人坐在操作椅上,其中一人就是副班长夏高,汪剑涵走了进去,夏班长回头一笑,露出一口半白的牙齿。
“汪工,今天怎么有空来机房,今天不灌桩了?”
夏高边说边看着下面,今天不浇桩,而其它地方没有太多材料要吊,所以难得有空休息。
“我来学习下这索道的原理,看看怎么运行的!”
第六十六章 独攀高塔[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