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乾风云录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零五章 二日临天[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落秋中文网]https://m.luoqiuxs5.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太元殿上,李延春一筹莫展的看着那张只有皇帝才能坐上去的龙椅。

    他也很很想坐上去,但不是用造反的方式坐上去,何况还是北元出兵相助的造反。

    如果是这样,这张椅子他不但坐不稳,更加不敢坐。

    李延春不是没想过挽回局势的办法,在和京城里的禁军达成一致对外的共识后,李延春立刻下达了出城作战的命令。

    他想要用血与火来证明自己和北元根本就没有任何关系,更不可能存在相互勾结的可能。

    可当他带着十万兵马冲出京城,准备与北元主力决一死战时,却扑了个空。

    北元只留下了几千人断后,昨日还在猛攻城门的十五万大军,居然毫无征兆的全部撤往了北境。

    李延春虽然将留下断后的北元兵马杀的一个不剩,可几千北元人的命却不足以洗脱他的嫌疑。

    看着北元留下来空荡荡的军营,李延春越想越气,这哪是自己与北元合作,明明就是北元和杨辅早就串通好了,联合起来坑自己。

    李延春实在想不明白,杨辅为什么宁愿跑到又苦又穷的甘州去吹风沙,也要将自己拉下水。

    最可气的还不是杨辅,而是北元主力撤走后,北元女帝慕容鸣凰亲自写给李延春的一封信。

    说是慕容鸣凰写的信其实并不准确,因为除了信封上的字,整封信的内容都不是慕容鸣凰写的。

    写信的人是李延春的四弟,也就是辽王李嗣。信也不是写给李延春的,而是写给慕容鸣凰的。

    李嗣在信中警告北元,如果他们继续围攻京城,那辽州就会从北元后方出兵,直逼北境。

    所以北元为何会突然撤兵的原因就很清楚了,那就是被李嗣逼得。

    作为李嗣的亲哥哥,李延春自然是认得李嗣的笔记的,信不可能是假的。李嗣的这封信比那个假的宋青衣的人头更让李延春气氛。

    辽州自立之后,就再无动作的李嗣,可以说是不动则已一动惊人。他暗地里逼着北元退兵,那李延春和北元勾结谋反的事就更说不清楚了。

    既然与北元决战不成,李延春只能退而求其次,选择退回淮州,虽然这样做会让这次进京变得毫无意义,可这样至少能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不是为了皇位来谋反的。

    他甚至都想好了,等安全回到淮州,他再派人大张旗鼓的去甘州请回李平,杨辅的破事他也不再多管,只要堵上这悠悠之口,那他就心满意足了。

    不过李延春却发现,他好像已经回不去淮州了。

    在封州的兵部尚书徐浩,以最快的速度向他发布了讨逆榜,已经言明他是谋反,所以封州这条路他是没法走了。

    哪怕他想从中川远路返回也变得不可能了。

    在他快要带兵抵京之前,李存道就从石岭镇撤回了德州,之后还带着兵马跟在李延春的后面一路将中川收入了自己的控制之下。

    此刻的中川已经不是他来时的一马平川,而是李存道布下的层层阻碍。

    李存道虽然没像徐浩那样向他发布讨逆榜,可李存道的态度也很明确,那就是让李延春自缚,然后跟着他一起去甘州请回圣上。

    带着十万大军的李延春都被杨辅给斗的半死不活,成为了别人口中的谋逆之贼。如今让他自缚双手送货上门,那他这谋逆之罪恐怕是当定了。

    南下回家变得无路可走,被逼无奈的李延春就只剩了一个办法。

    那就是带着本部淮州军从北门出城,然后一路北上去找北元拼个你死我活。

    这么做的结果和送死没有什么区别,可李延春实在想不出更好的办法了,只有这样才能自证清白。

    北上之前,李延春还是得将自己的计划告诉那些被杨辅留下来的官员的。他们虽然都是皇帝逃跑都不愿意带着的小鱼小虾,可在如今的京城,没有比这些人更能代表朝廷的了。

    李延春从龙椅上收回目光,在一番慷慨激昂的自我辩解之后,告诉了这些人自己北上的打算。

    李延春刚说完,文烨就站出来否定了他的想法,只有七品的都给事中文烨自然也没被杨辅给带走。

    向来自持有才的文烨一直不甘心自己待在都给事中这个位置上,何况一待就是这么多年。他明白李延春是他能够飞黄腾达的最好机会,他不打算放过这次机会。

    文烨阻止李延春北上的同时还向他献计三条,以解他的燃眉之急。

    文烨的第一条计策便是让李延春将侍卫统领罗贵平问斩,将在京城擅动刀兵的责任全部推卸给他,好证明夺门这件事和自己无关。

    第二条计策是让李延春把京城防务重新交回到禁军手中,十万淮州军虽然不用北上,但还是得全部退出京城,继续在城外安营扎寨,证明自己并不是挟兵自重之人。

    第三条计策就是让京城禁军和被留

第二百零五章 二日临天[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