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乾风云录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零五章 二日临天[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落秋中文网]https://m.luoqiuxs5.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下来的诸位官员替自己作证,证明皇帝不是被自己赶跑,而是被杨辅挟持带走的。

    这第三条说好办也好办,说难办也难办。

    说难办的原因是,连京城老百姓都知道是淮州军先动的手,更别说这些在朝中目睹了整个过程的官员们。

    说好办则是因为既然如今京城空虚,那就肯定的重新建立起官僚体系来维护京城秩序。而皇帝不在时,作为亲王的李延春自然就有了给这些基层官员们封官加爵的权利。

    用高官厚禄换取这些官员们在说出事实的时候稍微改编一下故事的经过,应该不难。

    李延春对文烨的三条计策大加赞赏,不过在处死罗贵平这一条上,李延春犯起了难。

    虽然罗贵平带兵夺门这事是导火索,可李延春也知道那是他受人所骗,在关心则乱的情况下做出了误判,罗贵平的初心还是为了救自己。

    现在要让自己将责任全部推给他,然后还要一刀砍了他,李延春有些不忍心下手。

    见李延春对控制禁军,收编官员这俩一件比一件难办的事都心有把握,却对杀一个侍卫感觉到为难时,文烨心中又多了一些敬佩和想法。

    这至少证明李延春并不是为了要当皇帝而无情无义之人,也许自己竭尽全力的辅佐于他,真的能实现心中的理想抱负。

    既然已经决定了全力辅佐李延春,那李延春不好做的事,自然就得由自己这个谋臣来做了。

    文烨背着李延春找到了罗贵平,经过一番交谈,罗贵平留下了一封认罪书后便在家中自刎而死。

    李延春虽然不忍让罗贵平替自己挡罪,可既然人都已经死了,李延春也就必要再做那种优柔迂腐之人。

    含泪将罗贵平定义为想要裹挟淮王谋反,结果被淮王擒杀的罪人,接下来又按照文烨的另外两条计策将事情办妥之后,大乾里关于李延春是谋反的声音果然小了很多。

    至少京城里的人在看见淮州军全部退出京城,城防又变成了那些熟悉的禁军之后,大多都已经相信杨辅才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那个恶人了。

    谁让在这之前李延春有着贤王之名,而杨辅却是众所周知的奸相?

    舆论压力得到极大的缓解之后,李延春又按照文烨的建议开始重新建立起京城新的秩序。

    文烨告诉他,杨辅那虽然掌控着大乾的皇帝,可李延春却占据着京畿。只要李延春重新建立起朝廷的中枢,保证大乾朝廷的正常运转,未必就不能和远在甘州的杨辅抗衡。

    至于各州官员要以谁为尊,那自然就得看谁能给各州官员更多的好处了。

    拥有国库,拥有六部行政机构的京城,应该怎么都不会输给如今真正天高皇帝远了的甘州。

    由于文烨这一连串的计策和建议,李延春看到了他那在都给事中位置上养成的丰富处政经验和才华。

    所以李延春便将京城里几乎所有的权利都给了他,由他开始全面主持重建京城秩序的工作。

    文烨也不负李延春所望,很快就替李延春招募了一批能够干实事的官员。

    这批官员都久受相党压制之苦,如今被李延春重用,自然各个感恩戴德,尽心尽力的办好每一件事。

    看着杨辅留下来的这群干才,在文烨的带领下很快的就完成了稳定京城的工作,李延春突然觉得,杨辅能稳坐相位如此之久也不是没有原因的。

    至少他能让大部分有能力的得不到升迁,而那些没法和他竞争的,却个个成为了高官。

    大乾皇帝李平身在遥远的甘州,除了陪着他一起跑过去的一众文臣还有五万禁军,那是要钱没钱要兵没兵。

    而在京城的李延春,虽然掌握下了存银颇丰的大乾国库和中枢六部,手中的淮州军加上京城里的禁军,也有三十好几万人。可毕竟李延春只是淮王爷不是皇帝。

    都说天无二日,可如今的大乾却是二日临天,想不乱都难咯。

    德王李存道拿下中川后顺势又占下了没有李延春的淮州,如今对王小虎所在的衡州也是虎视眈眈。

    之前四兄弟中最有能力的老大李存道在这乱世之中,虽然封地是最烂的德州,可在他一番操作之下,还是成为了最有实力的那一个。

    而辽王李嗣在收编了辽州境内的各府兵马后,也是兵多将广,在辽王府长史杨公南的建议下,已经是磨拳霍霍,准备出兵收复青州,弥补自己犯过的错误,为将来天下平定之后做打算。

    黔南王古安国则已经秘密派人接触了南蛮的崔颖,希望能和南蛮合作,好让自己也过上一把皇帝的瘾。

    为了这个,他甚至已经决定在谈判桌上再让出去一部分大乾的国土。

    不止是这四大藩王,那些还有着一些实力的州府官员们,也都开始打起了自己的算盘。

    各地的战争都是一触即发,而本在燕迴峰避世的大将军冯天恩,在看见了冯宸带来的夏志坚与老何的人头,听见了大乾的各种消息之后,也终于坐不住了。

第二百零五章 二日临天[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