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涮羊肉[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落秋中文网]https://m.luoqiuxs5.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的花布,检查了一下,文房四宝,午饭,装满水的葫芦,一个不少,李山点点头自言自语道;
“都准备好了,考完试就能回家了,在坚持几天”
说着走出屋子,屋外寒风凛冽,李山裹紧了衣领,来到厢房取了两张薄棉被,来到马棚先将一张棉被裹在马肚子下边,冬天的山区十分寒冷,给马匹裹上棉被防止马匹着凉,然后将另一张棉被披在马背上用棉绳捆好,做好这一切后将马匹牵到院子中,李山去到厨房拎出了一桶温水,这水是早上李山特意烧好的,里边加了一些糖和生姜都是御寒的东西,将水桶放在马儿的面前,马儿欢快的将水桶中的水一饮而尽,收好水桶,李山一手挎着篮子,一手牵着马走出院子,锁好门从马儿身上取下一个凳子腿上拴着一根绳子的小凳子放在马儿的边上,李山踩着凳子爬上马背,回手用绳子收回凳子从新拴在马背上,牵起缰绳双腿一夹马腹,马儿轻快的载着李山向城中走去,冬日早晨的大山十分寂静,只有马儿踏在积雪上的声音,偶尔几声不知的野兽的吼声使李山十分紧张,转过山路来到官道上,官道上这时已经有行人了,一些进城的商贩农人樵夫,三三两两的走在官道上,李山一人一马夹杂在人流中,不一会就来到城门,李山出示了身份牌,守城的士兵没有废话看了一眼就放行了,李山骑着马来到镖局后门,跳下马牵着马来到车马堂将马儿放在车马堂中,自有专人负责照顾,安顿好马匹李山穿过整个镖局由镖局正门走出穿街过巷来到内城,贡院在内城,是本次考试的考场,晋国科举呈袭前朝规矩分五级,前两级考试均在本市的贡院举行,所以贡院是城中比较重要的场所,所以在内城,李山这次参加的是第一级考试;童试,童试又叫童生试,每年一次,举办地在晋国的大小城市或县城中,由于每年举办的时间是在冬季春节前,所以称为冬试,一般由当地一些有名望的退休官员主持,按着前魏官场的潜规则,参加考试的童子均可称当场主考官为蒙师,即启蒙老师,参加考试的多为孩童所以称为童生试考中的被称为生员,没有功名,但地方上有记录可以进入乡学进一步学习,考试头名称廪生,有一定的补助,有资格参加下一级别的考试,属于科举的预热考试,不要小瞧这童试,这个时代不像前世的华夏,高考有年龄限制,参加高考的都是同龄人,这个时代没有高考年龄限制,有好多人三四十岁了都考不过,所以当李山来到贡院大门外时见到的是一大群二十好几的人在贡院的大门外排着队等待进入考场,期间只有不到三分之一是象李山这般的孩童,不一会从贡院内走出一队士兵,在大门外站成一排,随后贡院大门洞开,人潮顿时吵杂起来,这时一个官员模样的中年人来到门前大声地说到;
“众考生肃静,排队到我这里验明身份,然后按发放考牌,按号入座,辰时入场,己时封场,过时不候”
说完就坐在门口的桌子后边将一个名册放在桌子上边,排队的考生一个个的到桌子前边领取考牌,不一会就轮到李山了,李山来到桌子前边,考官头也不抬的问道;
“姓名,年龄,号牌”
李山答道;
“李山,年九岁,考号100”
一边说着一边将自己的考牌双手放在考官面前,考官翻看手中的名册,找到李山的名字,在后边打了一个对号,收回李山的考牌,用笔在考牌上画了一个圈,然后扔在身后的一个大筐中,从另一边的筐中取出另一个考牌看了一眼号码,在名册李山的名字后边写上;“丙字九号”然后将新考牌扔给李山说道;
“李山,丙字排九号座位,记住了,不要走错地方”
李山抱拳施礼,拿起考牌挎着篮子走进考场,
李山夹杂在一众成年人之间,李山走进考场内,考场里是一间间没有门的小房子,外边是一道栅栏拦着,每一个小房子的门口都有一名士兵守着,这就是大家考试答题的地方,李山按着考号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丙字排九号房,考试的房子很小,里只有一张桌子用于答题,后边有一个马桶用于考试期间解决生理问题,因为考试要持续一天,桌子边上是一个炭盆,里边正燃着炭火将屋里烘的十分温暖,李山将篮子放在桌子下边,拿出文房四宝,研好墨在马桶旁边的盆里洗好手后就坐在椅子上闭目养神,不一会当太阳升起的时候,李山听到外边一声锣响,随着锣响一名身穿官府的成年人拿着一摞卷纸走到李山屋外的士兵处将一卷卷纸交到士兵手中,士兵接过卷纸转身将卷纸铺在李山的桌子上,李山抬眼观瞧,这第一场是经义考,所谓经义就是一些前人圣贤的言论,后人整理成册,这考试就是写出一句话语故意漏写几个字或一句话,让考生填写完整,和前世考试的填空题异曲同工,李山正在审题期间,二声锣响了,考试正式开始,李山提起笔来先在卷纸的左上角写上了自己的姓名和考号,然后开始答题,经义一科考的就是考生的记忆里,比的是知识面的宽度,特别是这童生试,对于经义李山的把握不大,毕竟李山穿越而来满打满算一年有余,接触科举半年不到,这知识面毕竟窄,这一科李山的目标是及格即可,不求能有高分,所以这科李山十分认真,整篇用极其工整的隶书书写争取多得一些卷面分,书写完成李山吹干墨迹,看着卷纸,卷纸上考题是用红色墨水书写的,写手的书法功底相当扎实,一手篆书十分秀气,李山的答案是用黑色的墨水书写的,黑红对比强烈,泾渭分明,在加上李山用的是工整大气的隶书,这对比就十分强烈了,只是卷面几片空白让李山十分尴尬,没办法啊!不会就是不会。
就在李山自我欣赏时外边三声鼓响,考试结束,李山将卷纸交给门口的士兵,这科算是结束了,答完经义科,李山在屋内活动了一下手脚,洗洗手,喝了一点水,坐在椅子上等待下一科的考试,不一会第二科的卷纸送来了,这第二科考的是诗词,卷纸上面的提示是,即兴作诗一首词一首,诗词歌赋体材不限,要求不可谓不宽,李山一看乐了,这不就是送分题吗!被上一科经义折磨的的李山顿时来了精神,李山在脑中回忆着前世的那些经典的唐诗宋词,心中想着;
“抄谁的?诗仙李白,不行!不行!李白的诗太牛了,容易露馅,杜甫的,太悲了,白居易的,太长了记不住了”
思索间,双手不自觉的抚摸到袖口上细密的针脚,突然间乡愁再次袭来,有前世的更多的是这副身体今世的乡愁,想到此处,李山提笔饱蘸墨汁,在卷纸上提笔写道;
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最后李山在下边写道;
“山本布衣,年九岁,生于山中,父遂指山为吾名,于夏日离家求学,行前慈母恐儿受苦,于灯下手缝棉衣,一针一线细密如织,山穿棉衣科举,乡愁袭身,作诗游子吟”
写完李山放下笔,坐在那里回忆着这一年多来的遭遇,从穿越前一直到现在,不知不觉间,日上三杆,随着三声鼓响,考试结束,,李山交了卷纸,随着人群离开考场,回到镖局,回到镖局后李山回到自己的小屋中,小屋李山已经有好几个月没有回来了,屋里十分寒冷,李山在屋里换上练功夫,将母亲亲手缝的棉衣收好,走出屋子回头一看,只见几个孩童勾肩搭背的从院子外边回来,李山仔细一看走在前边的正是小胖之梁满仓,后边是高飞和王俭,与此同时对方三人也发现了李山,小胖之梁满仓首先发现了李山,挥舞着胖乎乎的小手大声说道;
“这不是山哥吗!好久不见了!”
身后的二人听到梁满仓的话声也注意到李山一起和李山打招呼,说话间三人来到李山面前,李山看着面前又胖了一圈的梁满仓说道;
“满仓!好久不见,今天我回来看看!”
高飞与王俭与李山关系仅限于认识谈不上熟悉,只有梁满仓算是李山在同龄人中唯一的还算熟悉的人,聊了一会四人就分开了,李山向饭堂走去,背后隐隐听到梁满仓与王俭高飞三人叽叽喳喳的谈笑声,李山一边走一边叹了一口气,心中不禁想到;
“毕竟是成年人的思维,代沟就是代沟,自己不可能和一群八九岁的孩童混在一起,这些孩童在自己眼里太稚嫩了,话说回来自己在镖局中的交际圈子太窄了,认识的人不足一双手之数”
一边想一边来到饭堂,吃完饭李山来到剑道堂,这是李山等人修习剑术的地方,前几日李山等人在在林月华的住处修习剑法,学员一共有二十二人,地方有些施展不开,所以在上个月剑术教习正式申请了这个道场用于大家的剑术修习,道场是一个大院,一排坐北朝南的正房将院落分成前后两进,前院是道场用于教习传授剑术,时值今日经过半年的教学有三人退出了,放弃了剑术修习,有十几个人是象李山一样属于主修剑法其它功法兼修的人,而剩下的八九人是那种剑术一条道走到黑的主,一天到晚泡在道场,专心剑术心无徬鹜。李山走进道场这时道场内这八九名专心剑术的弟子正在道场内专心的练习着,李山从众人身边穿过来到正房内的兵器房取了一柄短剑,来到院子中选了一个角落在那里认真的练习自己的剑术,院子东西是两排供弟子暂时居住的厢房,一些专心剑术的弟子练功晚了就在此间休息,对于李山这种兼修其它功法的弟子,那些专修的弟子比较瞧不起称李山等人,称其为串场弟子,相对的称自己为留场弟子,这种现象在其它几个道场均雷同,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就有矛盾,李山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极少参与两派弟子间的矛盾,一群小孩子过家家的李山才懒得理会,所以李山在镖局上下显得非常佛系,每日学学医术,练练武功,晚上看看书,三点一线,人生极其充实。
18.涮羊肉[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