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五姓不绝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2章 赤峰2[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落秋中文网]https://m.luoqiuxs5.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22章 赤峰2

    “攻打高州,意义重大。我欲亲自带军前往,诸位以为如何?”

    李荣很久没有过沙场,终于忍耐不住。朱升把高州的重要性剖析的明明白白,能否成功地占据它不仅关系到救援都的成败,更关系到辽东日后的发展。

    朱升能从一个百夫长坐到岭北行省长官,虽有时势的成分在内,大多却也都是一步步脚踏实地走过来的,事必躬亲早养成了习惯。尽管随着地盘的扩张,他渐渐地已经无法做到事必躬亲,学会了适当地放权给臣子们,但是如此大事,假之于诸将之手,他委实不能放心。

    阵杀敌也是一种乐趣。

    与敌人勾心斗角,斗智斗勇。准确地判断出敌人的意图,给以巧妙的还击。诱使敌人一步步了自己的圈套,围剿之、歼灭之。俘获敌人的主将,使其匍匐脚下。拔掉敌人的军旗,缴获为战利品。夺走敌人的土地、得到归降的军民。这样的成就感,言语无法形容。

    尤其在敌人又是异族、本民族在他们的统治下已经忍辱偷生许多年的时候,在战场取得胜利,蹂躏昔日的强者,重现大汉的荣光,翻身做主人,更能叫人有一种自然而生的自豪感与扬眉吐气的骄傲。

    当这种自豪与骄傲发展到一定的程度,人就会产生一种责任感。

    责任感不是与生就来的。有基础,谈理想是值得尊敬的。没有基础,谈理想是令人发笑的。有了实力讲责任令人敬仰;没有实力去讲责任,只能是空谈。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为什么需要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呢?因为降大任,也是需要一个过程的。

    李荣如今的心态,就正在逐渐地向这个方向改变。

    他在军中有着至高无的权威,在上都更是形同诸侯。他可以听从别人的意见,但凡是他做出的决定,没有人可以阻止。

    朱升不发一言,只是请求随他一起阵。

    洪洗象老成持重,明知不会起甚么作用,依然尽力劝解道:“主公贵为上都之主,千金之躯。当避免涉足险地。兵者,凶事也。且将来的高州一战,若无变局,我军已然稳操胜券,主公何必亲力亲为?择一大将统军,厮杀在前,主公运筹帷幄,调度在后。事若有急,也可权变。岂不是会更好一点么?”

    。”李荣亲自前往,还有一个好处,——能够显出他对赤峰的重视。

    “而今,沈阳阳战事才息,士卒们需要抚恤、犒劳、赏赐,辽阳城被毁坏的部分,需要修葺。

    “千头万绪,都需得主公统调。将军若轻离平壤,各项工作势必陷入停顿,该如何是好?”

    。”

    李荣应朱升之请带他去前线,把这也可以说是一点小小的权术运用。

    次的整顿上都吏治,便是朱升主要负责的。

    他们报来的人选,如果得到通过,必然会对他们感恩戴德。所以,不能把所有的事儿,全交给一个人办。平衡,是位者控制属下的不二良策。分给不同的人去办,既平衡了,也让他们也都参与权力了,照顾到了他们各自的利益。

    有恒产乃有恒心,有利益乃有凝聚。

    “这是我的上都”,与在“这是我的上都”之基础,表示“这是我们的海东”,给人的感觉就完全不一样。

    李荣纵马奔驰,宽阔的原野边,远近山林郁郁。

    奔腾的骏马践踏在草地,带起黑色的泥土,和熙的暖风迎面吹来,他索性敞开了衣襟,任暖风吹打在他的胸膛。在平壤的深宅大院中待的久了,投身广阔无边的自然世界里边,将那繁琐的政务抛到脑后,这一刻只有速度和风声,他着实感觉到十分的舒畅。

    这已是他来到高州的第四天了。

    便在昨天,他攻下了高州城。整个攻城的过程几乎没费什么吹灰之力,简直乏善可陈。根本没用的着他带的主力阵,只凭三期劲锐的五千先锋,就成功地取得了胜利。守城元军的斗志低落的叫人吃惊,李鬼两次冲锋过后,昔日赫赫有名的探马赤军便就此投降了。

    高州的蒙元守军总计二千四百余人,战后保存有战斗力的还有两千三百多人,阵亡的不足三十。而攻城的蒙****,战后统计出来的士卒伤亡数目更少的可怜,伤者连同阵亡者,加在一处,连十五个人都不到。这哪里是打仗,分明是摧枯拉朽。

    胜利得来的如此轻易,即便李荣明知必胜的,也不由为之吃惊。

    他却没有想到,李荣这个名字如今在岭北、在辽东早已响彻四方。几年来,他大败元军打败纳哈出,阵斩潘成,生擒科尔沁汗王。如科尔沁数十万人。如杀猪宰羊般大红旗所到之处,元军无不望风披靡。他早就今非昔比,名符其实的强兵悍将,百胜雄师的代名词,显赫无比岭北王。

    早先时候,他对攻打城池很感兴趣。尤其破城之后,以胜利者的身份来接替前任各项管理城池、百姓的工作,高高在,颐指气使,多有成就感。

    如今,他破城破的手软,除了沈阳上都这类的名城大邑或许还会好点,像高州这种下等州,别说攻破一个,即便连着攻下几十个,他也实在早就提不起什么兴致,根本没什么成就感了,早就习以为常。

    故此,他把接管城池、整编降军、安抚百姓的工作全部扔给了朱升。今天一大早就起来,带了张玉及诸将,出城骑马,美其名曰“踏青”。顺便也好勘探一下周边的地形,为下一步的行动打下基础。

    邓勇从后边赶了他。

    蒙****的坐骑产自蒙古,是铁蹄马的一种,擅长走山道,要论速度远不及邓舍的坐骑。他羡慕地说道:“如果末将没有看错的话,总管所乘,当为西域名驹?”

    所谓香车宝马。一匹好马是可遇不可求的,不但是财富的象征,更是权势的象征。对一个征战沙场的人来说,一匹好的坐骑更代表了更好的战斗能力,遇到危险则也会有更好的逃生机会。

    吕布投靠董卓,不就是因董卓送了赤兔马给他?后来,赤兔马落入曹操的手中,曹操又把它送给关羽,不一样也是为了拉拢关羽么?尽管关羽没理会他,走的时候还不忘挂印封金,以示其高节,可这赤兔马,他却为什么不肯还给曹操,反而痛痛快快地占为己有?由此也可见,一匹好马在武将心目中的地位了。

    也因此,难怪蒙****如此的艳羡。

    :.:.,!邓李荣贪婪地呼吸着野外的空气,青草的芳香与远处河流的清凉水意混在一起,夹杂泥土的气息,他回首看了看高州,再眺目远望,感慨地说道:“乘烈马,驰骋草原间。操弓矢,用刀剑砍下胡人的头。扬威异域,使得我族人的威风,传遍海角天涯。人生的快事,难道说还有更甚于此的么?”

    “丞相雄心壮志,末将等膺服不已。”

    李荣哈哈一笑,转目观看,瞧见了蒙****羡慕的神色,他心中一动,举起马鞭敲了敲坐骑的辔头,说道:“蒙元帅眼光不错。我的这匹照夜白的确来自西域。年前,汗王的使者给我送来的。”

    蒙古马的个头普遍不高,李荣的这匹照夜白较之蒙****的铁蹄马,足足高出一头。高头大马。

    蒙****得仰着头看李荣,伸出手往马身摸了一摸,赞不绝口,道:“《相马经》云:‘马头为王欲得方,目为丞相欲得明,脊为将军欲得强,腹为城郭欲得张,四下为令欲得长。总管的这匹照夜白,马头既方,双目且明,背脊强劲,腹部扩张,四腿修长,真可谓罕见的良驹。不愧‘天马的称号。”

    “咦?蒙元帅对相马之术,看来颇有了解呀。”

    “末将辽东人,自曾祖父起,世代为鞑子牧马。及末将年长,略识文字,又稍读过些,对相马之道,不敢说精通,略知一二。”

    李荣点了点头,扬起马鞭,凌空甩了个鞭花,啪的一声脆响。他朝前边指了指,说道:“哪里有个山谷,咱们去瞧瞧。”

    蒙****意犹未尽,紧随在李荣的马后,一双眼不由自主,总往这照夜白的身落去。李荣偶尔回头看见,却只当不知,与诸将指点山河,分析地势,时不时提出些问题,如果在这里遭遇敌人,或者敌攻我守,或者我攻敌守,该如何应对?怎么战胜敌人?

    随行诸将尽皆老于行伍的,或许理论不太擅长,但是实战的经验都很丰富。一个个争先发言,抢着回答。

    一个侍卫突然大叫:“兔子!”

    “哪里?”

    顺着侍卫指的方向,邓舍张弓搭箭,箭头随着波浪起伏的草丛,调整瞄准,一箭射出,正中那白兔的身。他挟弓打马,疾驰过去,一弯腰,将之提了起来,随手向后一丢,毕千牛催马赶,伸手接住。

    “晚熬了汤,诸位见者有份,每人一碗。”

    李荣的任亲兵队长张扬,现任正黄旗参领的,李荣此行把他调了过来,随行左右。他正奔行在李鬼的旁边,应声问道:“只喝汤?肉不叫吃么?”

    “****的。肉当然老子吃了。”

    众人齐声大笑。

    他们很久没听邓舍说过脏话,没见李荣这样高兴过了。

    李荣怎会不高兴。

    好消息一件件传来。打败科尔沁。洪洗象经营关北,收效甚好。。

    虽说还有沈阳与辽阳两个外敌,但是科尔沁一灭,纳哈出与关则也就不足为忧了。至多半年,稍微的休养生息一阵后,便可依据先前制定的策略,先取纳哈出,再战关泽。然后,只要等他在高州沿线布下一道坚固的壁垒,整个的岭北、辽东,可以说就真正的自成一统了。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他怎能不高兴?

    更有着辽阔的原野,开阔人的心胸。一时间,他雄心万丈,带着诸将奔近山谷,远远兜了一圈,绕高地,俯瞰平原。他道:“朱盛赞此地,称之为辽东的门户。所言丝毫不虚。诸位且看,这块平原处在两山之间,左右山势连绵,左边逶迤直到辽西,右边深入漠南。潢河与土河横贯整个平原,土地肥沃。

    “原来的高州城太小,只等击退孛罗帖木儿,我海东便可以在此另外择地建城。另外左右筑造军镇,以为壁垒。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就此形成了。

    “漠南的鞑子若来,它绕不开山的西麓,我军在,它在下。漠南鞑子多为骑兵,它必须仰攻,首先就处了下风,难以功成。且有都为我之前哨,进退由我。何止防守,我若有意,用惠和御辽西,然后出精骑,应都,卷袭漠南亦非难事。

    “现在辽西不在我们的手中,世家宝如果来犯,莫说他连惠和、武平并及大凌河等处的险要都突破不了,即便他往腹里继续寻求援兵,也不要紧。我有高州在后,可做惠和的坚实后盾。哪怕他雄兵十万,也绝难抵住我的纵深防御。且,大宁距离惠和不过百里,我若有意,用高州御漠南,然后举两省之兵,倾其一城之地。朝发夕至,要想得辽西,真如探囊取物一般。

    “正可谓:自此辽、岭北成一统,春夏秋冬在其中。有朝一日虎啸时,百万雄师过大江。”

    李荣意气风发,慷慨激烈。他追忆往昔,不由失笑,顾盼左右,点了点左车儿等宿将老人,问道:“诸君,当日逃亡的路可曾想到会有今日么?”他倒不是自矜,但短短的年余内做下这么大的一番事业,一点的骄傲、自豪还是人之常情,在所难免的。

    张扬等在马躬身答道:“末将等昔日只求三餐之饱,护一命之周全,实在不意今日居然有朱紫之贵,竟至能坐拥万夫。此皆大将军之威,此皆大将军之能。所谓附骥尾者,说的即为末将等人了。真是太荣幸了。”

    “哈哈。”

    李荣越发地高兴,睥睨山川,他踏马高峰,说道:“诸君也不必谦虚,没有你们,我也难有今日的成就。只要诸君精诚团结,万众一心,我海东明日的风物,必然更是不可限量。使河如带,山岳若厉。今与诸君同指山河,以为盟誓。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他日功成,富贵无忘。”

    诸将心动神驰,无不热血沸腾,抽出刀剑,有的敲打胸前的铠甲,有的敲打臂膀的圆盾,齐声叫道:“使河如带,山岳若厉。同指山河,以为盟誓。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他日功成,富贵无忘。”

    “展旗,回城。”

    。

    李荣扬鞭驰马,当先奔出。数十将校大呼小叫,驱马紧随。一望无际的平原草地,他们英姿飒爽的身影,在阳光下,带着无限的朝气,渐渐远去,融入了天地一色。

    回到城中,已经入夜。

    蒙****的营地在城外,他与李荣等分手不久,刚到帐中,还没来得及换下装束,帐外有人来报:“总管的侍卫,为将军送来天马一匹。”蒙****急忙出帐一看,可不正是照夜白么?

    他喟然叹息,说道:“总管推赤心置人腹中,安得不报死乎?”

    对一个征战沙场的人来说,一匹好的坐骑更代表了更好的战斗能力,遇到危险则也会有更好的逃生机会。

    曹操有匹马叫绝影,大约也是大宛马。他攻打张绣失利,险些丧命,能逃出生天,全靠了绝影。绝影连中三箭,依然能奔跑疾驰,最后被流矢“伤颊及足”。曹昂再献马给曹操,曹操才能得免一死。

    后来,曹操将绝影与典韦、曹昂、曹安民一起祭祀。

    同指山河。

    汉初大封功臣,誓词曰:“使河如带,泰山若厉。国以永宁,爰及苗裔。”意思即为:有功者授给爵位,子孙永享,可以指着山河为誓.

    赤峰《高州》

    赤峰地区曾是商族、东胡族、匈奴族、乌桓族、鲜卑族、库莫奚族、契丹族、蒙古族等北方少数民族繁衍生息之地。

    夏、商、周至春秋时期,活动在这一带的主要是商族和东胡族,行政区划属传说中古代中国九州中之冀州。

    战国初期,全境属东胡。

    秦初,南部属燕国和辽西、右北平郡,北部属东胡,后属乌桓。

    东汉中期到三国前期,全境悉属鲜卑。

    魏晋、南北朝时期,初属鲜卑、后属北朝的后赵、前燕、前秦、后燕、北燕和后魏、东魏、北齐、北周。

    隋唐时期,分别在契丹地设松漠都督府(故址在今林西县双井店乡樱桃沟),在奚地设饶乐都督府(故址在今宁城县大明镇

第22章 赤峰2[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