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攻取科尔沁上[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落秋中文网]https://m.luoqiuxs5.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的独立性,实际上是大蒙古国境内的一个封国。
公元1236年当窝阔台汗在内地分土分民时,哈撒尔后王得到般阳路一带地区,分民为24 423户。在忽必烈与阿里不哥的战争中,移相哥在军事上与东方诸王一同支持了忽必烈,并充当军队前锋,统帅十万大军,在对阿里不哥战争胜利定局的1262年,忽必烈赐予移相哥以金印。《史集》对移相哥评价甚高,说他“声誉远播,参与要务,商议国事,很受尊重”。按照习惯,他统辖了父母及其长幼宗族的全部军队和部落。
公元1287年斡惕赤斤系乃颜武装反对忽必烈汗时,移相哥子势都儿曾经联合东方诸王,响应乃颜。后来,忽必烈汗将他们处死,把他们的军队分给其他人。但是,哈撒尔家族的地位并没有因此衰落下去,他们在朝廷中仍享有很大权力。
公元1307年,势都儿之子巴布沙,被泰定帝初次封为齐王。并在原哈撒尔封地设立齐王府。后来玉龙贴木尔和失烈门(均为移相哥之后裔)也相继被封为齐王。有元一代,“齐王”称号便为哈撒尔家族的世袭爵位。这充分表明终元之世哈撒尔家族在大元朝廷中的显赫地位。《元史》记载:哈撒尔后裔齐王失烈门在至正十二年(1351年)红巾大起义中给朝廷献马一万五千匹,以供朝廷之需。
公元1368年当元顺帝妥懽帖眭尔走出大都时哈撒尔之子脱忽大王的后裔图穆勒呼巴图尔,命令自己的儿子哈齐库鲁克临阵,为了保护大汗的安全,与明军激战而死。哈撒尔家族作为蒙古黄金家族的旁系,与蒙古正统汗系之间保持着密切关系,哈撒尔后王兀鲁思的崇高威望和权力也长久保持着。
公元1388年,在捕鱼儿海大战中北元的部队基本被消灭,但漠北东部蒙古科尔沁部和西部卫拉特部迅速崛起;他们成为蒙古地区最强大的两大政治、军事集团。
14世纪末,由于蒙古汗廷内乱及明军的大规模军事进剿,使各派系蒙古大汗轮流即位,统治中心不固定。这时期,哈撒尔后裔对正统的汗系始终是拥戴和支持的。
公元1410年,卫拉特部马哈木杀死了蒙古本雅失里汗(忽必烈系),明宣德元年(1426年)哈撒尔第八世孙阿鲁克贴木尔,在阿鲁台太师的拥立下以“元氏子孙已绝”为理由,即全蒙古汗位,号称阿岱汗。
公元1432—1433年,阿岱汗和阿鲁台太师率领一部分科尔沁人东迁,到大兴安岭以东的嫩江流域驻牧。从此,这部分科尔沁人就被称为“嫩江科尔沁”,简称“嫩科尔沁”。仍然留驻原地的科尔沁人,则被称为“阿鲁科尔沁”。
公元1435年,阿岱汗与其弟乌鲁克贴木尔,因为属民问题发生纠纷,乌鲁克贴木尔则率领当地福余卫乌济特人为主的一部分属民西迁投靠了卫拉特部脱欢,成为卫拉特、和硕特部之祖。
公元1438年,东蒙古脱脱不花汗为了夺取蒙古汗位与脱欢太师合谋与阿岱汗发生战争,阿岱汗失败身亡。科尔沁部的绝大部分,同以东蒙古脱脱不花汗为首的其他各部,被迫加入早期卫拉特联盟。此时,哈撒尔十一世孙科尔沁部勇士锡古苏台在怨恨之下东迁至岭南嫩江流域。
公元1451年,蒙古发生内讧,也先太师和脱脱不花汗自相残杀。结果,以脱脱不花被杀而告终。
公元1452年也先即蒙古大汗位。当时,科尔沁部勇士锡古苏台有很强的实力。也先汗唯恐其威胁自己的汗权,遂将锡古苏台及其弟兀鲁黑墨尔根骗至汗廷杀死。
公元1454年,在巴图特部政变中也先汗被杀。科尔沁部同东蒙古其他各部一起,从卫拉特汗国的统治下摆脱出来。接着,哈撒尔第十二世孙勃鲁乃齐王和诺颜勃鲁特(锡古苏台之子)兄弟二人,为重振蒙古汗权做了不懈的努力。他们惩罚了杀害岱宗汗、马克古儿吉思汗、摩伦汗的郭尔罗斯部的沙不丹、多罗土默特部的多郭朗台吉、翁牛特部毛里海王等。协助满都鲁汗,铲除了羞离的封建领主,为达延汗统一蒙古各部铺平了道路。达延汗统一蒙古各部不久,右翼鄂尔多斯、土默特、永谢布等三个万户的封建主起兵反抗。科尔沁部的鄂尔多固海率领属民前来参战。当时科尔沁部人口已达20万。达延汗在左翼3万户的强力支持下取得胜利,收复了右翼3万户。因此,达延汗统一蒙古后没有把科尔沁属编入自己所属左右两翼6万户,而是尊称它为“阿巴嘎科尔沁”(叔王科尔沁)。科尔沁部在蒙古诸部中享有特殊地位,在军事方面对兀良哈万户有统辖权。
科尔沁万户,由左右两翼三十鄂托克构成。左翼七鄂托克归属孛鲁乃齐王,游牧于********地区、鄂嫩河下游以及嫩江流域。而那颜博罗特王自己领有的六鄂托克,大致驻牧于鄂嫩河上游一带。
公元1469年,孛鲁乃齐王为卫拉特部斡失贴木尔所败,徙至卜刺罕卫(泰宁卫北,今绰尔河、雅鲁河流域)。15世纪中期,兀良哈三卫蒙古人,西迁到明长城边外驻牧。从此,西拉木伦河和辽河以南,东起开原,西近宣府的长城边外,都属于兀良哈地区。他们的西迁,为科尔沁部奎猛克塔斯哈喇系大规模迁徙提供了条件.
(本章完)
第14章 攻取科尔沁上[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