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随身系统之先欠一个亿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五十九章 秋收[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落秋中文网]https://m.luoqiuxs5.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nbsp; “谢我做什么,你们不是感叹学的东西太精妙,没有人可以分享、交流讨论吗,等齐省大学城都修好,你们可以出岛亲自过来选学生”

    “真的吗,好期待,学生物学的生不如死,又寂寞成狗”

    “学医的也需要很多帮手,同期待”

    “我想当个授课先生,可惜我还没考过秀才,不说了,继续头悬梁锥刺股去也”

    群里从顾菲菲这句话后,变得热闹起来。

    顾菲菲的灵机好一时间被刷屏,尤其是最后一句想当教师的话,打动了她。

    她总觉得这个时空的科考不太合理,三年一次考试,每次一个省只有前五名能胜出,夺得秀才之名,更不用说举人和进京考试之类。

    光是秀才的门槛,顾菲菲就觉得这难度不亚于前世华国的高考。

    其中原因,顾菲菲觉得一方面是教育资源只属于少数人的特权。

    另一方面,读书成本太贵,纸质书籍,和印刷等技术上限制了多人求学。

    还有就是陈国不够开明,对知识的把控很严格,这也是一个封建王朝制度和帝王的局限性。

    等她的大学城办起来,成规模之后,光是授课老师方面,就不好找。

    毕竟不是所有的秀才都愿意出来教书,很多都是埋头苦读,想挣个功名,想要出人头地,光宗耀祖。

    综合情况下,顾菲菲觉得应该随着大学城办起来的同时,民间独属于闻香楼的教师考核制度,也应该办起来。

    很多童生,虽然没有秀才之名,但是教授别人绰绰有余,再不济还能教一些刚入门需要启蒙的学童。

    这样她就能解决人才不足的问题,算是钻了制度上的漏洞,也能让那些童生多一些经济来源。

    就像是前世那样实行九年义务教育,等第一批学生毕业,可以根据分数进入大学,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不管是哪一行要学的地方都有很多,还可以和民间艺人合作,以后的学生们多一个谋生的技能。

    只不过到了这个阶段,就不能实行免费教育,得要付学费

    顾菲菲提笔写下了所有的想法,想的入迷,直到傍晚吃饭的时候,还在想这件事。

    “再过几天,等玉米收完,也能收红薯,今天下午,有一户农家提前起了一陇地红薯,个个有这么大,红色的皮,里面的肉很甜,不吃看着也欢喜”

    顾成说完,用手比了比红薯的大小,笑的和孩子没什么两样。

    “要是每个红薯都有这么大,像菲丫头先生说的那样,每一亩地至少亩产四五千斤的话,以后天下将再无饿肚子的人家,咱们陈国的盛世要来了”

    顾菲菲默默的吃完饭,对顾成爹爹的话很是赞同。

    当年的康乾盛世,依靠的不就是玉米、红薯和土豆吗。

    土豆她还没推广开来,但有了红薯和玉米,也差不多。

    “不管怎么样,总比那几年大旱来的好”

    “夫人说的对,今年咱们齐省都种了玉米,虽然第一年因为种子不多,收获的不多,再过几年家家户户日子就能好起来”

    “也不知道菲丫头的先生什么时候能游学回来,真是要感谢他,感谢他带来了新粮食,救了不知其数的百姓”

    “过了秋天,这冬天就紧跟其后,乔先生还没回来吗?”


第三百五十九章 秋收[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