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拱宸渡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四章 八卦田[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落秋中文网]https://m.luoqiuxs5.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nbsp;张大有一听,立即来了兴趣,“真的有吗?在哪里?”

    说书人见自己的话被打断,不满地挑了挑眉毛,“急什么,我话还没说完呢,你就打断我,我话说的时候不要插嘴。”

    坐在一旁的吴小清连忙扯了扯张大有的袖子,以目示意他不要多嘴。

    张大有摸摸鼻子,悻悻地闭上嘴巴,把问题咽会肚子里。

    说书人这才继续往下说。

    杭州城有个玉皇山,这是大家都知道的。而爬上玉皇山半山腰的紫来洞,往下望去,就可以望见山下有一块特别的田地。

    这田地齐齐整整八只角,把田分成八丘,形状正是一个规规矩矩的八卦模样。

    这八丘田上种着八种不同的庄稼,所以一年四季,八种庄稼呈现出八种不同的颜色,也算是一道特别的景观。

    在八丘田当中,有个圆圆的土墩,这便是半阴半阳的一个太极图,所以它被称之为八卦田。

    但是,这八卦田是怎么来的呢?这里面就有了一个传说。

    传说,这八卦田是南宋年间开辟的“籍田”。

    众所周知,南宋退居临安,偏安一方。皇帝和文武百官看看西湖这块地方风景好,便留下来,在凤凰山脚下建造起华丽的宫殿和花苑,仍旧是吃喝玩乐,过着豪华糜烂醉生梦死的生活。

    杭州的老百姓,见皇帝这样昏庸无道,碌碌无为,心中都大为不满,所以在街头巷尾议论纷纷。

    这风声一传两传,便传到皇帝的耳朵里。皇帝怕老百姓要作乱,心里有点慌,便召集文武百官来商量。

    文武百官商量来商量去,一时也想不出一个应付的办法。

    后来,有个文官想出一个主意来,他说:“皇上呀,百姓的风言风语,无非是怨宫廷里生活过得太舒服。只要皇上开辟一块籍田,说是亲自领头耕种呢,老百姓知道后,就会心服口服了。”

    皇帝听文官这么说,觉得很有道理,立刻发下一道圣旨说:“寡人深知民间疾苦,甚为不安。今后开辟籍田躬耕,当与庶民共尝甘苦……”

    没几天工夫,在玉皇山下,果然开辟出来一块籍田。

    这籍田四周,齐齐整整地打下八个大桩,竖起八根粗柱子,柱子与柱子之间,围起一道厚厚的牛皮帷幕。

    为什么要牛皮帷幕呢?因为规定皇帝在里面耕田种地,平民百姓不许观看。过了一些日子,籍田开好了,里面共有八丘田,种着稻、麦、黍、稷、豆……八样庄稼。

    而在八丘田当中,留着圆圆的一个土墩。

    老百姓知道皇帝也和他们同样耕田种地,议论也就慢慢少了下去。到了庄稼该要锄草浇肥的季节,皇帝又要出宫来“躬耕籍田”。照例先出告示,贴满天下,然后在那八根粗柱子上,又张起了牛皮帷幕,方圆十里路上,都有御林军把住,不准老百姓走近一步。

    当时,有个种庄稼的老汉,他不相信皇帝真的会亲自耕田种地,这天他半夜三更起来,乘着天色昏黑,悄悄避过御林军,三步一跌,五步一跤,爬上玉皇山,躲在半山腰上的紫来洞里。

    这老汉等呀,等呀,慢慢地,天亮了,太阳升起来了,那老汉朝山下望望,老百姓都下田干活啦,可是在这牛皮帷幕之中还是空空的没有一个人。

    一直等到太阳升到三竹竿高啦,才见有群人从皇宫里出来,到了玉皇山旁,走进牛皮帷幕里去了。

    不久,他看到有人锄草啦,老汉再睁大眼睛仔细一看,原来只是几个太监在那儿锄草,而皇帝和妃子们却坐在中间的土墩上饮酒取乐。

    这下真相大白了,老汉见了憋着一肚皮闷气,好不容易耐到天黑,仍旧悄悄地摸下山来。

    第二天,老汉就把自己亲眼看到的情形讲给人们听。从此,一传十,十传百,一下子全城老百姓都知道了。

    皇帝见到自己的把戏已经被人戳穿,后来索性也不再去“躬耕籍田”了,连表面功夫都不装了,反正他是皇帝。

    但这一块齐齐整整的“八卦田”,却一直保留了下来。

    本书首发来自,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第三十四章 八卦田[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