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4章 唐人,只遵从自己的意志[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落秋中文网]https://m.luoqiuxs5.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r> 李宽哈哈大笑。 笑声还未落,小泗儿便带着彭城夫人的女儿来了。 李宽敛去笑容,看着老妇人的眼神有些森寒,“记得本王当年遇见你时,你曾说自己生是大唐的人,死是大唐的鬼,但今日再见,当年的话似乎成了笑话,不知间人皇女到底给你什么好处,竟然让你忘记了生你养你的故土,充当起了说客。” “奴婢不敢。” 李宽冷哼一声,“不敢,本王看你很敢嘛,今日在甘露殿,父皇都未曾开口,你便率先开口了,你不敢,谁敢?” 后半句的怒吼,令彭城夫人之女直接跪倒了地上。 李宽也不说话,就直勾勾的看着她,眼神中的怒火像似要将她化为灰烬。 “家主,我出宫之时,陛下言道,彭城夫人乃是陛下乳母,希望您看在陛下的面子,饶过他一次。”小泗儿想起出宫时李世民说的话,出言提醒道。 “既然父皇如此说了,那也只好如此了。”李宽叹了口气,看着跪在地上的老妇,“念在陛下与彭城夫人情分上,本王给你一个机会。” “殿下请讲,奴婢莫敢不从。” “本王也不问你倭国的使臣有哪些人,有多少人。本王给你三天的时间,不管你用什么办法,使臣之中凡是倭国大臣者,本王要在三日之后看到他们脑袋。” “殿下······” 李宽打断道“不必多言,如果你能做到,本王保你今后荣华富贵,间人皇女当初承诺你的,本王亦能承诺你;如果做不到,那就别怪本王到时候不讲情分了。” “奴婢遵命。” 李宽端起茶杯喝了口茶,提醒道“记住你的身份,你是大唐人。” “奴婢谨记。” “对了,本王那位十五弟好像不会说话?今日在甘露殿,本王发现他从未说过一句话。” “殿下,小殿下只是不会说咱们大唐官话。” 听老妇人这么一说,李宽便有些不太高兴,三四岁的人了,早已经开始学习语言了,你自己就是大唐人,在倭国伺候了三十年,却没能教会小孩子说大唐话,你是死人啊。 想了想,还是没能骂出口。 李宽转头看向了小泗儿,吩咐道“以后长安城中的大小事,能打听到的,一律报给哲儿。你要记住,你是长安城的大管事,偶尔也要提醒提醒下面的人。” 小泗儿愣了一下,点点头。 “行了,本王知道你们最近忙着安平大婚的事宜,你回去忙吧,本王再进一趟宫。” 说走就走,李宽父子、小泗儿,还有彭城夫人的女儿,一起出了王府。 进皇宫的路上,李哲看看老妇,又看看自己老爹,多次欲言又止。 李宽还能不了解儿子,笑道“是不是觉着为父让她处理了倭国的使臣不讲究。” 自古以来,讲究两军交战不斩来使,更别说处理掉作为求援的使臣。 两军交战不斩来使的规矩,李宽早就已经破了,所以他也不在乎多这么一次。当然,若是其他国家的使臣,李宽也不至于如此,谁让这次的使臣是倭奴呢? 更关键的是,自己儿子已经出兵倭国了,早死早超生嘛。 李哲点点头,“不过,儿臣觉得挺好。” “好是好,但是不能做。” 李哲傻了,老爹自己明明就做了,怎么又说不能做呢? “爹现在只是王爷,不是皇帝,爹干了这事,朝堂上最多也谴责爹一番,降爵或者罚没钱财,这对于爹来说不重要。但若是作为皇帝,这事就不能做,哪怕你偷偷吩咐人做也不行,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皇帝干这种事,会让周边小国惶惶不安的。” “儿臣明白了。” 李宽也不管儿子是真明白还是假明白,毕竟这些东西说了,记不记得住不在于他,在于儿子自己。 赶到皇宫,李世民正喝着酒,也不知道是不是在喝闷酒。 行礼不可少,行过礼之后,李宽便重复一遍离去时的话,倭国不会存在,存在的只会是夏国。 “夏国?”之前,李世民就听李宽说过一遍,现在又听了一遍,他就是再傻也知道儿子的打算了,“所以,你小子前两年出征倭国时便早有打算了?” 想起李渊当初提到的问题,李世民又问道“如果,为父说如果,如果大唐的皇位与你无缘,是否华国与夏国便会联合出征大唐?” “不会,至少在儿臣在世时,绝不会,儿臣乃是大唐人,岂会率军出征大唐。”李宽很坚定。 李世民也相信,但这句话很有意思,所以忘了一眼李哲,眼神怪异。 李宽也看了眼李哲,转头问道“父皇,是否真打算派兵倭国?” “算了。”李世民叹了口气,“只是,如此一来,大唐在属国中的名声便差了。” “父皇,儿臣说句难听的话,大唐太过看重名声了。国家与国家之间从来只有利益,所谓的友邻之邦都是在大唐的拳头足够大的情况才有的。 您仔细想想这些年出兵帮衬过的小国,大唐除了得到了一些名声,还有什么利益?您别说每年的进贡,每年的进贡还没有出征耗费的钱粮多。” 李世民沉默了。 “国家之间,利益才是永恒不变的主题。当初您让儿臣率军从海上出征高句丽,孩儿为何没去,那是因为没有利益,尽管我们是父子,但那时孩儿乃是华国皇帝,您半点不谈出征的利益,所以孩儿当初想都没想过要出征高句丽。” “你小子也不必为了一个倭国说这些吧,伤心了啊。” 李宽摇头道“说这些,并非是因为倭国,而是儿臣认为皇帝本该就以国之利益为重,些许的名声并不重要,就如新罗百济当初求援,父皇曾派兵出征了,然而结果却不太好。 若是当初只是发声明谴责高句丽,然后等到高句丽完全吞并了百济和新罗,大唐便可以高句丽欺压小国为借口,从海上进发,占据百济与新罗,当初您攻打高句丽也就简单很多了。” 一听李宽这么一说,李世民顿时眼泛精光。 李宽像似没发现,继续道“儿臣眼中的大唐,从来都是强大的,一切的规则都应该是由大唐建立的,在有足够利益的前提下,出兵没有任何问题,但没有利益,却想用仁之一字,用名声来捆绑大唐是不行的。 唐人,从来都只遵从自己的意志,这才是儿臣心目中的大唐。” 。第714章 唐人,只遵从自己的意志[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