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铁路前辈的精神[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落秋中文网]https://m.luoqiuxs5.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其实从外貌来看,这马高工至少六十有余,而这候总工却故意说成快六十,这里面的学问可值得琢磨。
马高工果然很开心的说道:“我都六十有七了,退体几年了,可一直退不下来,还得在工地上跑。”
虽然汪剑涵知道马高工至少六十,但他说出已经六十七,还是让汪剑涵很意外,毕竟再过三年就七十了,看样子一点也没有那六十七岁的衰老之像。
马高工喝了点酒,脸色通红,看着眼前的几个年轻人,好像回忆起了自己年轻的时候那样子一般说道:“四十多年前,为号召祖国的建设,许多军队整编制的转为地方建设力量,有的去干石油,有的去干矿产,而我们却转为铁路建设大军,投身在祖国大西南,这样一干就是四十多年。”
看来这马高工应该算是真正的中国铁路建设史的见证人了,马高工嘴上慢哼着小调道:“那时五八九年,我们从贵昆线调过来,一头扎进这云南与四川的群山之中,一干就是十二年整,直至七零年七月一日,成昆铁路通车。”
汪剑涵边听着铁路前辈在说着历史,也边计算着那时间,一条线整整干了十二年,一个二十岁的年轻人,一条线下来就已是而立之年了。
马高工顿了顿又接着道:“那成昆线的条件真的是太苦了,我们一进驻地,几乎就是几年出不了山沟沟,很多战友、同事在这条线上献上的宝贵的生命,说起来现在我还能跟你们一起喝酒,已经是幸运多了,还能说食堂菜如何?在当年困难时期,连米糖都没有,大家都到山上挖野菜,削树皮,大家在这种环境之下,硬是一锤一锤的把那成昆铁路给修通了!”
汪剑涵在学校的时候走过这一条线,从成都坐火因回昆明,走的就是成昆线,这条线一出成都就一头扎进了西南大山,连绵不绝,专走的是一些偏避之地,据说当年有三条线可选,中国人硬是选了一条最难的,这主要是考虑一些当时急需的矿产资源,同时也考虑一些偏远的少数民族。
成昆线总长一千零九拾陆公里,有百分之七十的桥隧,几乎从进入群山后,就只有进入云南昆明坝子,才算是从山中冲出来,当时修建条件有限,并且许多工点无路可通,当年许多铁路建设兵都是硬修着路进去的,所以这条线耗时长,难度大,也让许多年轻的生命长眠在这铁路线下。
马高工用纸巾擦了擦有些湿的眼镜,端起杯子说道:“来来来,难得来你四十二队再次体验工程队的生活,大家要努力工作,才不负前辈们的辛劳!”
汪剑涵赶紧双手举杯,一口干了这酒。
汪剑涵看着眼前这曾经修建成昆铁路的前辈,心里也是十分感慨,这些前辈不仅能吃苦,而且务实踏实,对待工作事情的态度一丝不拘,对生活条件又没有什么要求,随意而安,不为难工程队,做工作尽量给予施工队方便,下午在记录本上又郑重签字,认真负责,态度十分友善,让汪剑涵受益良多。
“马高工,你们那个年代的修路者,真是可以说是完全靠热血支撑,以奉献为主,真正的为人民服务。”
林工说完,大家再次举杯敬眼前这位六十有七,却还历奋战在一线的铁路前辈。
马高工边喝完酒边品着这食堂的菜,比之那年轻之时要好得多了,所以马高工吃得很慢,也许是这食堂的菜,勾起了马高工对那些修路岁月的无限回忆,也许是这西阳沟的艰苦环境,让马高工想起成昆线的年年月月。
这顿饭虽然随随便便了些,但无意中却了吃得很有感情,特别对汪剑涵来说,让汪剑涵感怀良多的是这前辈的工作态度、习惯与对环境与生活条件的要求正好相反。
马高工职称高,资历高,又是设计院派驻的代表,确处处体现出谦虚谨慎的态度,对待工作认真负责,对态同行态度温和,相互尊重,相互体凉。
在工作很多年后,汪剑涵依然还能记得这位马高工,因为在汪剑涵后面的工作中几乎没有遇到过这样负责而品行高尚的人。
第七十八章铁路前辈的精神[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