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伪君子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59章 惊世破题[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落秋中文网]https://m.luoqiuxs5.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不知睡了多久,天色已明。

    nbsp三通鼓响惊醒了方唐镜,会试第一场考题开始发放了下来。

    nbsp会试考三场,每场考三天,所以方唐镜也不是很急。

    nbsp先是起身简单洗漱了一下,将笔墨纸砚等排好,这才正式开始了鱼跃龙门之旅。

    nbsp打开试卷,已亥科会试题目出现在眼前。

    nbsp科考重首场,首场重首题。

    nbsp第一场考试便是会试最重要的一场考试,第一道题就是决定命运的一道题。

    nbsp果然,因为蝴蝶效应的缘故,本次会试的题目与记忆里完全不同。

    nbsp不过,此时的方唐镜,已经是地道大明本土士子,又坐拥后世数百年知识,夷然不惧。

    nbsp不单单是他,所有的士子都抱着不破楼兰誓不还的雄心壮志而来的,谁没有七荡七决的决心,不想当状元的举子不是好举子。

    nbsp信心满满打开,定睛一看上面的第一道题目。

    nbsp饶是满腹经纶见多识广如他,也不禁倒吸了一口冷气:

    nbsp“古之人牛何之”。

    nbsp这竟然是一道“要你命三千断子绝孙绝情截搭题”。

    nbsp截搭题不奇怪,大家也都有心理准备。

    nbsp一般截搭题是按照“摘取经书中大道理、大制度,关系人伦治道者”为标准来进行截搭的,取经文中不当连而连,不当断而断的经义割裂而截成八股文题目。

    nbsp说人话就是说一般都是从一整段话里选取两句截搭到一起,上下文意思还是相连贯的。

    nbsp象这样把不同章节,前言不搭后语的两句生僻话搭在一起的极其罕见。

    nbsp这句话乍一看,意思似乎是“有个古人名字叫做牛何之”。

    nbsp考生只要按这个古人的平生去写便可以了。

    nbsp可实际上,并没有这个人,任你想到吐血得到的还是吐血。

    nbsp事实上,这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大坑,且坑中有坑,连环坑也。

    nbsp这是两句互不相干的话。唯一相同的地方便是都出自《孟子》

    nbsp后一句“牛何之”,出知《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nbsp全句是“……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

    nbsp意思是“把牛牵到哪里去?”

    nbsp可见“牛何之”并不什么人的名字。

    nbsp结合上下文理解,牛何之指孟子借齐王放生而劝齐王治国行仁政的道理。

    nbsp这不算很大的坑,对孟子熟悉的考生应该很容易就想到这篇文章。

    nbsp但最坑的却是前一句,“古之人”竟然是有两个出处的。

    nbsp第一个“古之人”出自《孟子.尽心章句上》,全句为:

    nbsp“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nbsp这一个“古之人”是指古之士大夫为人处世的标准。

    nbsp第二个“古之人”出自《孟子.告子上》,全句为:

    nbsp“古之人修其天爵,而人爵从之。今之人修其天爵,以要人爵,既得人爵,而弃其天爵,则惑之甚者也,终亦必亡而已矣。”

    nbsp这里的天爵指的是道德方面,即“仁义忠信,乐善不倦”;人爵指的是世俗地位,即“公卿大夫”。

    nbsp这一个“古之人”指古人修身与功名的关系,古人先修身,地位随之而来,而现在的人则目的不纯,欺市盗名是为了世俗官位,得到了官位之后,便不再修身,最终却因不修身而亡身。

    nbsp两处“古之人”,两个意思,在未注明出处的情况下,你让考生选那一个?

    nbsp当然,未注明,任选一个考官也不会判错,但既然是有两个选项,哪么必定有主次之分,起码考官心里会有,这就跟赌博掷骰子没什么两样,让人欲哭无泪也。

    nbsp果然,满场都是倒抽冷气的声音。

    nbsp这些趾高气昂的举子,终于挨了当头一棒,果然是天外有天,出题的正副主考也太变态了吧!

    nbsp其实举子们如此想,确实是想对了。

    nbsp这道题目是正副主考联手出的,徐溥出上半句,李东阳出下半句。

    nbsp两人都是文坛宗师级的高手,出的题目自然不能没有新意,更不能随大流。

    nbsp“这个,会不会太难了?”

第559章 惊世破题[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