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4 章[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落秋中文网]https://m.luoqiuxs5.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天佑南方已进入深秋,饥民乱之初,天佑皇帝听取宰相建议命令各州郡长官组织乡勇与当地驻军一同平乱,结果乱没平,各地开始了割据;四个多月后,朝廷终于反应过来,一边下令解散乡勇一边开始调遣军队剿匪。皇女谨亲王苏颐芙蓉这一年二十九岁,掌兵十万兼领天河省总御。谨亲王苏颐芙蓉向以骁勇善战闻名,自十六岁领兵,与华羽小小作战几十次,从来身先士卒,御下严训宽责,极得军心;她一向既不关心朝政又不拉拢官员,皇帝因此更对她又是欢喜又是放心。天佑共有六行省,即天河、宝珠、北望、盛平、怡和、哲施六省,此时除天河与北望外,其它四个行省都没有总御,乱一起各地官员多有扯皮推脱的,又没人统筹协调致使乱人口越来越多,乱面积越来越;朝廷内官员们还要平衡各方势力,总想借机给自己的主子多拉点筹码,皇帝终于震怒,急命谨亲王统领天河怡和两省平乱诸事,赐尚方宝剑,可对渎职官员先斩后凑;由北望总御兼领哲施平乱,没有尚方宝剑;为平衡三皇女宰相一系,又和稀泥任命了那一系要员暂领盛平和宝珠两省平乱事宜。谨亲王总御天河省多年,一向重农轻贵,竭力藏富于民,没灾报小灾,小灾报灾,十来年往朝廷纳的税还没管朝廷要的救济多;朝廷里多是议论她善武不善文治理能力差;她一贯也表现的憨直,偶尔回王都一回也没什么奇珍异宝孝敬皇帝并皇相贵侍,一概是她自己猎杀的虎皮熊皮一类;皇帝说她忠厚梗直,不会瞒上欺下;也因此天河省并没出现乱事件。谨亲王接到圣旨,与左右幕僚磋商了一天,留下七万兵交给心腹副将镇守边关,自己统兵三万直扑天河西南的怡和省。怡和省有数只饥民队伍,以德旭率领的队伍人数最多,势力最。这德旭本是个山贼头子,自封神威将军,手下号称十万神兵其实也就五六万山贼与农民,虽然作战凶猛但纪律涣散,且奸淫掳掠无恶不作,不只对官府户,便是乡里赤贫人家但凡有个好男也多有受害的;谨亲王苏颐芙蓉一到怡和便整顿地方军政,很是斩杀了几个平乱不得力反而努力占地盘的文官武将,然后严格约束部下,不准侵扰百姓。这样一来众人看到希望,为谨亲王通风报信的人便络绎不绝。怡和省地天佑南边,冬季十分寒冷;德旭几次与苏颐芙蓉接战,虽然山贼悍勇人数众多,但到底一个土匪头子与一个身经百战镇边十年的将军差的太远,且苏颐芙蓉的边军又是天佑最强的军队,因此德旭几战几败,到得深冬粮草不济,苏颐芙蓉以粮草为饵钓得德旭本部,在貉山峡谷围困七余日,最终歼灭了这股匪帮;其时土匪已经断粮多日,连冬眠的虫蛇都被挖出来充饥。消息传到王都,皇帝喜,直说皇长女实有太祖之风。这话让底下一众官员都黑了脸,太祖是武将造反上的位您打算让谨亲王也造反皇帝过会也知道自己兴奋过头了,赶紧顾左右而言它,问下面众人谨亲王立下如此赫赫战功该当如何赏赐。下面一帮人第二次黑了脸,不知道如何是好,她已经是亲王了,您要再赏赐不是就得立太女了还是说把您屁股下那把椅子给了她皇帝又一次说漏嘴也在后悔不迭,到是谨亲王派来报信的幕僚给了皇帝一个台阶。谨亲王苏颐芙蓉于报捷奏章上先说怡和因贪官广征赋税名目繁多,百姓生活凋敝易子而食;而聚敛之财多为官员挥霍,报于国库者十不足一,此所以一人振臂而万者响应;然则百姓之心渴望皇恩如渴甘露,此所以王师所到,箪食壶浆;闻乱匪泥踪而报讯者潮涌;跟着又说此番平乱诸事顺利全赖陛下英明将士用命,臣断不敢沽名钓誉,只是臣手下这些将士还有怡和省不少官员出了力,陛下您就好好犒赏犒赏她们吧;最后又附上一个立功将士清单,再一个当地官员代职清单,某某如何忠于王事现暂理何职等等;这保奏清单做的极妙,上面一部分三皇女的人一部分四皇女的人更一部分是两不相帮只看皇帝脸色行事的人,所以这个清单上的人物很容易就被转了正,其她立功将士另行封赏;皇帝赏了谨亲王苏颐芙蓉一堆宝物还觉得对不住这个憨直女,便给她生父的贵侍名衔上加了个“德”字。与此同时,茨夏的凉爽第 134 章[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