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易中天中华史:安史之乱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章 张九龄碰壁[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落秋中文网]https://m.luoqiuxs5.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弱智,唐玄宗面前抖机灵,结果君臣二人都被他蒙蔽,放松了警惕。

    其实李林甫并非等闲之辈。正如当年提醒张说防范宇文融的是张九龄,跟宇文融一起联名弹劾张说的监察部副部长也正是李林甫。可以说,李林甫继承了宇文融的衣钵,就像张九龄在某种意义上是张说的传人。

    只不过,李林甫更狡猾,张九龄更迂腐。

    迂腐表现在张九龄刚刚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就提出放弃国家对货币发行的垄断,允许民间铸造铜钱。这个书生气十足的提案立即遭到裴耀卿等人的强烈反对,结果当然是胎死腹中,反倒将张九龄的不切实际暴露无遗。

    接下来又发生了一个案子。

    案子倒也简单。有两个人谋杀了一位监察官员,原因是他们认为该官员应该对自己父亲的冤死负责。这样的血亲复仇有着悠久的传统,也被民间视为正当。因为杀父之仇和夺妻之恨都是非报不可的,否则就不是男子汉。何况帝国既然以孝治天下,就没有判处孝子死刑的道理。

    因此,张九龄主张免于追究。

    裴耀卿和李林甫则认为王法无情,玄宗皇帝也认为此例决不可开。他在敕书中说:国家制定法律,原本就是要禁止谋杀。如果每个人都可以私下复仇,请问天底下又有谁不是孝子?如此仇怨相报,恶性循环,又何时是个尽头?于是玄宗皇帝下令将那二人杖杀,结果舆论哗然。民间人士集资安葬了那两位孝子,表示哀悼的诗文也传遍朝野。[50]

    很难说此事对张九龄的仕途影响如何,但他与玄宗理念不同应该已是不争的事实。事实上就在一两个月前,张九龄便因为一项任命跟皇帝陛下大起冲突。

    事情也很简单。有一位将领打败了契丹,并将契丹王的头颅传送京城,让皇帝郁积多年的闷气一扫而空。因此按照李唐王朝出将入相的惯例,玄宗提出任命此人为宰相。

    张

第6章 张九龄碰壁[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