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帝师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十三章[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落秋中文网]https://m.luoqiuxs5.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发沉闷。

    “刘先生说,据永乐朝记载,朝廷每遣船出海,均耗费巨繁。官员、船匠、役夫,少则千余,多则几万。衣食补给耗费极多。单是准备马船,足要用上整年。”

    “现下,库银多充为军饷,赈济灾民。内库亦是入不敷出。休要说出海,便是试造一艘福船,都未必可行。”

    嘴上说说,尚不会怎么样。

    真下令造船出海,满朝文武的口水能淹没奉天殿。

    “刘先生所言确有道理,朕只是不甘心。”

    不知道太宗皇帝的辉煌,倒还罢了。

    知道明朝船队下西洋的壮举,看到当年留下的海图,清点过内库留下的珍宝,朱厚照满心火热。

    不只想派遣船队,若是条件允许,自己都想杨帆出海。

    “这些话,朕只同杨先生说。”朱厚照盘着腿,笑容里是超出年纪的苦涩,“也只能说说。”

    “陛下……”

    历史上,正德帝的确在京城待不住,三天两头想往外跑。

    几次尝试未果,总结经验,终于成功跑到北疆,和小王子打了一仗,取得应州大劫,成为永乐帝之后,唯一一位亲上战场杀敌的天子。

    此战之后,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鞑靼不敢大举犯边。北疆重镇难得有几年安稳。

    对于史书中的“战况”和“死伤”,杨瓒能送出的只有两个字:荒谬!

    打了几天仗,就死几十个人?

    开什么春秋玩笑。

    不提刀枪砍杀,便是火炮射出的铁球,砸也能砸死百八十个。退一万步说,鞑靼游骑犯边,不到百人的队伍,遇到敢战的边军,总也要留下几具尸首。

    十万军队都是举刀虚晃,友谊第一,杀敌第二?

    天大的笑话。

    朱厚照为出海一事郁闷,杨瓒也没太好的办法。只能提起武学之事,转移天子的注意力。

    “陛下,杀敌有赏,盖能激励军民。今京军操练无法,学中无才可举,当行赏赐之法,以励武臣子弟。”

    “赏赐?”

    “武学年终一操,可改为三月一考。请钞为奖,优者按季行赏。当日于学中鸣鼓,以彰其能。”

    没有激励,如何能大踏步前进。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凡武臣子弟,再是纨绔,也要争几分面子。

    天子行赏,鸣鼓学中,既得实惠,又有面子。

    再榆木脑袋,不求上进,面对这种情况,也该仔细想想,别人三月领赏,荣耀学中,老子出门抬头挺胸,倍有面子。自己月月落后,回到家中,不是竹笋炒肉,就是木棍加身。

    老子一样是纨绔,凭什么抽孩子?

    好的不学坏的学,必将抽得更狠。

    论起抽人的技术,实乃武将家学渊源。杨探花欲有所长,还当勤学苦练。

    想了想,朱厚照点头。

    “此事可行。需令兵部先议,方可定为条格。赏赐的金银,”朱厚照咂咂嘴,“朕自内库出便是。”

    因操演之事,天子盛怒,兵部尚书刘大夏在雪中长跪,羞愧气怒交加,病在府中,早朝都未能上。部中上下战战兢兢,对天子的命令,凡是合理,必不敢驳斥。

    相比之下,户部却是老大难。

    除军饷和灾银,韩尚书简直一毛不拔。

    朱厚照无法,几番从内库搬钱,承运库太监连连上奏,就差抱着天子的大腿哭:陛下,库房将要见底,天子家也没有余量,慎搬啊!

    内库之事,杨瓒不好插嘴。

    只不过,锦衣卫收缴的番僧赏赐,囚犯赃银,均未送入顺天府,而是运送到承运库,他却是知道得一清二楚。

    通过庆云侯世子一案,杨瓒还得知,功臣不纳税,宗室不交钱,绝属谬误。

    洪武帝定下规矩,赏赐给皇亲、功臣、内官及寺观的庄田,不能白得,全部都要交税。不收麦稻,只征银两,按每亩三分收取。

    盘点南北两京,杂七杂八算起来,每年可得银二十余万。

    圣祖高皇帝在位时,敢拖欠一分银子,必让你好看!自宣宗皇帝之后,减免成为常例,拖欠也没关系。

    朱厚照继位至今,弘治十六年的赏田

第六十三章[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