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帝师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二章[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落秋中文网]https://m.luoqiuxs5.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最快更新帝师最新章节!

    明时的诏狱也称锦衣狱,由北镇抚司掌理,锦衣卫和东西两厂抓捕的犯官,多数都关押于此。

    洪武朝的开国功臣,九成以上在金陵诏狱缅怀过人生。

    永乐朝的大才子解缙,锦衣卫指挥使纪纲,都是有名的狱中住户。

    后经仁宗、宣宗、英宗、代宗、宪宗五朝,锦衣卫的地位不断发生变化,或为天子宠信,张扬跋扈不可一世;或被东厂压制,失却往日威风,只能老老实实做天子仪仗。

    诏狱的作用始终未变。

    凡朝中官员,被捉拿下刑部大牢,总有喊冤的机会。接到锦衣卫驾帖,被下诏狱,除非天子开恩,遇到大赦,休想重见天日。

    论理,如此知名的地方,该阴森恐怖,令人脊背胜寒才对。

    可杨瓒在牢房前琢磨许久,直到被狱卒请进单间,关门落锁,仍很难相信,自己所处的地方,是令人闻风丧胆的“锦衣狱”。

    三面土墙,一面木栏,符合传说中的布局,却和铁狱铜笼相距太远。

    囚室内桌椅板凳俱全,靠墙还有一张木榻,枕褥比客栈不差多少。杨瓒不得不怀疑,自己是不是走错了地方。

    如果以上勉强能算作“标配”,桌上一壶温茶,两碟点心,简直是匪夷所思。

    这是坐牢?

    没和他开玩笑?

    四下里看看,杨瓒离开木栏,走到墙角的一只藤箱前,神情更显得奇怪。

    无论怎么看,这都像是书箱。

    掀开箱盖,果然,左手边两摞经史子集,右手边一叠游记话本。

    关押文官的牢房放书箱,该说锦衣卫富有创造力,还是牟斌的脑袋被门夹了?

    箱盖合上,杨瓒愈发对探索牢房起了兴趣。

    凑近墙面,摩挲着斑驳的刻痕,多是之前“狱友”留下的诗词遗言。仔细观察,多数还有落款和年月。

    “永乐十九年,宣德四年,天顺元年,天顺三年,天顺七年,成化三年,成化五年,成化八年……”

    沿着墙面一一数过,杨瓒发现,天顺和成化年间狱友最多,弘治年间最少。

    最近的一篇,是在弘治十二年。

    留诗的不是旁人,正是提倡“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两次上言弹劾寿宁侯的户部郎中李梦阳。

    回想在客栈里经历的那场口角,杨瓒不由得轻笑。

    这也算是另类的缘分?他是不是也该写点什么,以供后来者参考?

    仔细想想,还是免了。

    他不善做诗,写出来也是贻笑大方。最多离开时留下行字:翰林院编修杨瓒到此一游。至于后来者会怎么想,会不会笑话杨小探花没有诗才……管他呢。

    看够了,腰背又开始疼。

    杨瓒挪到木床边,慢慢坐下,缓缓舒了口气。疼得这么厉害,别是伤到了骨头。

    “杨老爷,小的给您送笔墨。”

    狱卒打开铁锁,弯腰笑道:“杨老爷可习惯?若是哪里不适应,尽管提,小的一定安置妥当。”

    习惯?

    再好也是牢房,如何习惯?巴望着常驻不成?

    杨瓒磨了磨牙,牟指挥使请他诏狱小住,真意难明,还是先静下心来,先弄清情况再说。

    “并无何处不妥。”

    “那就好。您住着,住多久都成。”

    狱卒笑得愈发真诚,杨瓒顿觉疼的不只是腰。

    “杨老爷可有什么忌口?小的记下,稍后给老爷送饭菜过来。”
第三十二章[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