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胡善围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16章 卡戴珊[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落秋中文网]https://m.luoqiuxs5.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    徐皇后去世, 谥号为“仁孝”, 以后文中皆称“仁孝皇后”。

    永乐帝效仿当年嫡母孝慈皇后的葬礼规制, 给予风光大葬。

    当月, 本朝第一次军事行动an nan之役的主帅新城侯张辅终于班师回朝, 原本五月就取得大捷,活捉了胡季氂父子, 但是因路途遥远, 携带大量俘虏, 又有大象火炮等战利品,一路还有胡季氂的旧部下企图袭营救主,耽误行程, 走了两月才到京城。

    大部队接到徐皇后去世的消息, 三军皆缟素, 为徐皇后举哀。

    一边是皇后的去世的沉重打击,一边是南征军凯旋而归的好消息。

    登基以来第一次大胜,是大明的国运和士气的转折点。

    经历了四年靖难之役的内战, 大明元气大伤, 就连an nan国这种藩国也敢欺瞒永乐帝这个宗主国君王,骗了永乐帝的册封国书, 简直是当面打脸,奇耻大辱。

    大明继需一场对外战争的胜利来重新团结、融合大明的军队, 振奋民心,扬我国威。

    故,永乐帝强忍住丧妻的悲痛, 举行了盛大的献俘仪式和封赏大典,n gong行赏,其□□劳最大的当然是张淑妃的亲哥哥、新城侯张辅了。

    张辅被封为了奉天靖难推诚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右柱国、英国公,岁禄三千石,给予世袭诰券;另赐冠服,金银彩帛,宝钞等物。

    张家由此得到了世袭罔替英国公公爵的爵位,一跃而成为京城最有权势的新贵家族。

    一场大胜,有人像张辅这样扬名立万,一跃成为京城顶级勋贵家族,也有人默默无闻,不求回报,打完仗只想回家看老婆孩子。

    胡宅。

    仁孝皇后去世,宫中办丧事,胡善围初来乍到,刚刚接手,故有些忙『乱』,隔个三五天才匆匆回家住一晚,陪阿雷吃顿晚饭,睡觉,次日四更就起床进宫,天没亮就在西安门外等候宫门打开,整整一个月都没有歇过半天。

    国丧期间,京城四品以上的命『妇』按照尚仪局派出的日期,进宫举哀,七月天气恶劣,要么晒得能够把人们活活熬出油来,要么突降暴雨,把人淋成落汤鸡,简直就是冰与火的交替。

    guo u去世,就连在佛堂避世的黔国公太夫人耿氏也披麻戴孝,前往后宫举哀痛哭。

    这是胡善围时隔五年第一次见到耿氏,曾经京城最风光的太夫人,娘家和夫家都是京城顶级豪门,再见耿氏,胡善围差点没有认出眼前白发苍苍、将行就木的老『妇』人是谁,谁能相信这个从西安门一路走来的仁孝皇后停灵的梓宫差点踹不过气来的女人六十岁都不到呢?

    黔国公沐晟也是这次南征的大功臣,得把人家老娘照顾好。胡善围使了个眼『色』,要负责引导命『妇』的女官把耿氏先扶到偏殿里歇着,等恢复精神来再哭。

    为了防止这些身娇体贵的诰命夫人们中暑晕倒,胡善围命尚食局敞开供应冰镇的绿豆汤和酸梅汤。

    诰命夫人们连上厕所都要憋着,谁敢喝啊!前面一拨人哭人,后一拨人还等着哭呢,每个节奏是都有安排的,破坏了节奏就是失礼丢脸。

    胡善围便要小宫女端着绿豆汤劝食,对这些诰命夫人说道:“举哀不在形式,在于心诚。仁孝皇后生前一直以百姓生计为念,体恤民力,诸位夫人进宫举哀,悼念仁孝皇后。仁孝皇后泉下有知,估计也不希望各位盯着烈日、冒着中暑的危险在这里哭泣。

    “尚食局为各位准备了驱暑的汤水,也是秉承仁孝皇后生前的善念而为之。偏殿也有宫女伺候更衣,夫人们不用担心麻烦。”

    意思是说,你们放心的开怀畅饮,反正马桶管够。

    胡尚宫都开口了,众诰命夫人放下矜持,喝了小宫女送来的冰镇汤水再哭嚎举哀。

    毕竟是三朝尚宫,胡尚宫说的话比较有权威,比谁都好使,她说没事就没事,放心大胆的喝吧。

    天气虽然恶劣,好在胡善围做的细致,又比较人『性』化,每天众诰命夫人鱼贯而入,排队举哀,梓宫(停放棺椁的宫殿)终日哭声震天,都没有一个诰命夫人中暑晕倒。

    仁孝皇后的丧事忙而不『乱』的进行中。

    诰命夫人哭到第三轮时,黔国公太夫人耿氏终于恢复了力气,挣扎着去哭仁孝皇后。

    纵使仁孝皇后的丈夫永乐帝将耿氏娘家满门抄斩,耿氏哭得依然很伤心。

    胡善围看着头发全白的耿氏,很是感慨,心生怜悯,遂去找张淑妃,问是否能赐给耿氏一副肩与,待耿氏举哀完毕,抬着她出宫,就不要在毒日头下一直走到西南门了,怕耿氏的身体和精神状态撑不住。

    仁孝皇后去世,后宫无主,需要要嫔妃代掌大权,代领皇后之职。

    刚到双十年华的张淑妃虽然年纪小,但是她在宫中位份最高,而且有个好哥哥张辅,家里刚刚得了英国公的爵位,永乐帝有意嘉奖张家,因而不出意外的要张淑妃执掌后宫大权。

    胡善围作为尚宫,若有不能自主决断之事,都要请示张淑妃拍板。

    张淑妃住在东六宫的延禧宫。

    张淑妃出身将门世家,而且不是普通靠军功一步步升上来的,张家原本是元朝贵族,官n代,父亲张玉是北元枢密院知院,类似现在的美国cia(中央情报局)局长。

    诸位看官记『性』好的话,应该还记得胡善围的未婚夫王宁就曾经供职在北元枢密院,潜伏在情报机构里搞情报……

    大明洪武朝第三、四次北伐胜利,就是靠王宁的情报确定敌军位置,一举得胜的。当时张玉就是王宁的大老板,王宁专挖张玉的墙角。

    由于北元黄金家族自相残杀、争夺皇位、导致嫡系灭绝,北元灭国,各大部落开会,谁都不服谁当皇帝,干脆散伙,重新fen lie成平等的游牧民族部落,退步到了蛮荒时代,谁都拳头硬就去揍谁、抢谁的地盘和女人。

    黄金家族的祖先成吉思汗用毕生的力量带领部落走出草原,最终问鼎中原。然而黄金家族的后代五十几年就把家产败干净了,重新回到族人崛起的地方,从此陷入fen lie和内讧,再无“光复中原”的斗志。

    面对一盘散沙的局面,原中央情报局局长张玉心灰意冷,投入了当时大明实力最强燕王的怀抱,并在靖难之役时屡立大功,最终因为了救燕王,身中十几支箭阵亡。

    张氏还在闺中时,李景隆五十万大军围攻北平城,城中守军只有一万,燕王妃号召城中『妇』女行动起来,搬石头烧开水支援守军。

    张氏将门虎女,带着家丁,穿着戎装登城杀敌,她箭法极好,一箭不失,得到过燕王妃的嘉奖。

    为了感谢张玉的救命之恩,燕王抬了张氏入燕王府,并重用其子张辅,张辅从小就受着正统武将教育,不负众望,屡立奇功,永乐帝登基之后,封张辅为新城侯,张氏封了淑妃,仅在徐皇后之下。

    如今张辅封了英国公,张淑妃代掌后宫大权,她虽只有二十岁,但颇有威严,能够震慑住后宫,毕竟官n代的贵气和曾经参加北平保卫战的战绩都不是大风刮过来。

    张氏皮肤白皙,面若满月,是极好的面相,祖宗几代营养都好,哥哥张辅威武雄壮,她也是高高的个头,生得丰『乳』肥『臀』,如果说她的胸是泰山,那么她的『臀』就是喜马拉雅,腰肢又细若马蜂,简直就是明朝版本的金·卡戴珊。

    在民间这种身体会被媒人吹捧为善于生养,有宜男之相。

    故,别的嫔妃穿着宽大的缁麻孝服,就像罩着一个破麻袋,张淑妃穿着缁麻孝服,依然胸是胸,腰是腰,屁股是屁股,穿出了时尚大片之感,后宫之主的气场是有了。

    张淑妃每天早晚都带着后宫嫔妃们去梓宫哭一趟,眼睛是红的,眼皮浮肿,像是画了浅红的眼影,越发显得那双大眼睛深邃『迷』人。

    张淑妃拿帕子包上几个冰块,敷着酸涩的双眼,看来很是疲倦,胡善围提出用肩与抬黔国公太夫人耿氏出宫,她过了好一会才说道:

    “胡尚宫出自一片好心,本宫年轻,初代掌后宫大权,凡事不敢自专、不敢『乱』开先例。本宫记得仁孝皇后在时,比耿氏年迈的诰命夫人多的是,进出宫都是步行,并无听过仁孝皇后赐过肩与给某位老夫人。”

    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立场。

    胡善围碰了个不软不硬的钉子,不慌不忙的说道:“后宫这类先例是有的,只是不在仁孝皇后任中。当年孝慈皇后在时,懿文太子妃的母亲开平王妃蓝氏进出宫时,孝慈皇后都会赐轿子或者肩与给开平王妃。此事在《孝慈皇后起居注》里都有明文记载,淑妃娘娘若赐给耿氏肩与,不算开先例。”

    建文帝登基时,封了父亲懿文太子为孝康皇帝,嫡母常氏为孝康皇后。永乐帝登基,不承认建文帝的皇后册封,恢复了高祖皇帝时期常氏“懿文太子妃”的册封。

    同样的,洪武朝时,高祖皇帝为了巩固皇太孙的储位,将开平王府常家卷入“蓝玉谋反案”而灭了全族,削去常家所有的爵位,当时还是郑国公太夫人的蓝氏的娘家和婆家都被灭了,贬为平民,诰命夫人的身份也没有了,只是庶民蓝氏。

    到了永乐朝,永乐帝为了拉拢洪武老将老兵,恢复了常家的名誉,还将蓝氏追封开平王妃,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要是不小心把称呼搞错了,亲则丢官,重则杀头。

    胡善围作为三朝尚宫,阅历丰富,人物称呼这种基本功扎实,对后宫各种典故由来也是信手拈来,以理服人,并不靠摆三朝尚宫的架子。

    张淑妃是个有主意的,并没有因胡善围拿出先例而立刻松口答允,说道:“孝慈皇后赐开平王妃肩与,是因开平王妃是懿文太子妃的亲娘而厚待之。所以开平王妃和耿氏的情况有些不一样,如何能一般对待?”

    张淑妃也是个有见识的,对前朝那些旧勋贵的家谱和复杂家族广西了如指掌,看来是下过狠功夫的。闪舞小说网..

    胡善围说道:“淑妃娘娘说的极是,当时开平王妃的年龄只是五十虽出头,身体康健,并不需要肩与轿子代步,孝慈皇后所举,是出于皇家对常家的恩宠,对亲家的尊重。现在黔国公太夫人年纪不到六十,却头发皆白,因最近几年一直吃斋念佛,打坐念经,身体虚弱,腰都直不不起来了,天气又热,微臣见她身体实在吃不消,故前来请示,是否赐给耿氏肩与代步。”

    张淑妃有些惊讶,“黔国公太夫人居然苍老到如此地步了?”

    她印象中最后一次见到耿氏,是永乐元年长信侯府耿家满门抄斩,耿氏进宫向仁孝皇后跪求饶过耿家,那时候耿氏一根白头发都没有,身体康健,是个养尊处优的贵『妇』。

    胡善围说道:“黔国公太夫人一门心思修佛,仁孝皇后就免了她节庆日进宫觐见的大朝会,耿氏不进宫,故淑妃娘娘并不知道耿氏这几年急剧衰老、身体垮掉的状况。”

    耿氏无德无能,但是她生了沐晟这个好儿子。更何况,她名义下的女儿、沐大xiao jie嫁给了被追封为成国公的徐增寿,沐氏后来也被追封为成国公夫人。另一个名义下的四儿子沐昕是常宁公主的驸马。

    鉴于此,张淑妃不敢怠慢,说道:“既如此,就赐给耿氏肩与出宫吧……以后耿氏进出宫,皆用肩与接送。”

    张家是新贵,沐家是牌子最硬的老牌勋贵,还是小心点为好。

    胡善围说道:“淑妃娘娘仁德,微臣这就去办。”

    张淑妃说道:“天气热,劳烦胡尚宫转告黔国公太夫人,不用来延禧宫来叩谢了,免礼。”

    “是。”胡善围应声退下。

    胡善围一走,张淑妃身边的宫人忿忿不平的说道:“这个胡尚宫太嚣张了,这才当了几天尚宫,处处掣肘为难娘娘,这次抬出仁孝皇后还不够,连孝慈皇后都抬了出来,『逼』娘娘就范,按照她的意思办事,娘娘——”

    “住口!”张淑妃一记眼刀杀过去,“再胡言『乱』语,就罚你去提铃。”

    耿氏最终被肩与抬出宫了,胡善围怕她熬不住,还特意吩咐在肩与里放了两个冰盆降温。

    一天的忙碌告于段落,即将关闭宫门,胡善围松了一口气,下班打卡,出示令牌和腰牌,坐马车回家——今天春春回来了,她说什么也要回家一趟的。

    到了家,沐春坐在庭院葡萄架下乘凉,天气太热,他只穿了件无袖的小褂,薄纱裤子,散着裤腿,有一下没一下摇着一把川金扇出神。

    自家的男人,赖散的样子也是帅的。

    大半年没见面了,胡善围心『潮』澎湃,坐在沐春身边,“想什么呢?那么入神。”

    沐春啪的一声,将川金扇在掌心一合,“我在想咱们家后面就是大仓园银库,从家里挖个洞,打个地道,是不是就能把银库搬空了。”

    胡善围:亲生的!真是亲生的!和阿雷想法一样!

    作者有话要说:  永乐朝的后宫第一位种子选手张卡戴珊xiao jie姐闪亮登场~~~~

    昨晚很多读者想要了解郭家内部夺爵之争多么狗血,我为各位找到了一篇论文,写了最精彩的几次夺爵,文笔和考据都很讲究,作者是江西师范大学的朱忠文。

    论文很长,由于是df转word,有些字会丢失,想看df版本的可以去我的微博看

    《论武定侯家族的袭爵之争

    ———以族权与皇权关系为视角的研究》

    朱忠文

    ( 江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江西南昌 330022)

    摘要: 郭玹的袭爵为皇权介入武定侯家族的袭爵之争埋下了隐患。明英宗曾试图通过搁置袭爵来剥夺武定侯家族的袭爵权,但在复位后出于巩固统治需要转而支持郭昌袭爵。成化年间至弘治初年,朝廷主张剥夺武定侯家族的袭爵权,郭昌之子郭良通过多种方式为袭爵营造有利氛围来影响皇权,最终成功袭爵。武定侯家族的袭爵之争体现出明代勋臣家族族权与皇权之间的微妙关系。

    关键词: 武定侯家族 袭爵之争 勋臣家族 族权 皇权

    中图分类号: k248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 -605x( 2018)-0018 -07

    勋臣是明代宫廷史的重要主体,相关研究成果颇多,但从时间上看多集中于明初,对明代中后期的研究相对较少 从对象上看多集中于相关事件与制度,对勋臣家族缺少关注,对族权与皇权之间的关系亦缺乏探讨。1 明代中期武定侯家族与皇权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导致了长达半个世纪的袭爵之争。2 本文试图通过论述这一事件的原因及影响,来展现明代勋臣家族族权与皇权之间的微妙关系。

    一、郭玹袭爵及其隐患

    武定侯家族的始祖是明代开国功臣郭英,他深受明□□宠信,躲过了胡蓝党案的浩劫,于永乐元

    1相关研究参见胡吉勋: 《郭勋刊书考论———家族史演绎刊布与明中叶政治的互动》,《中华文史论丛》2015 年第 1 期 秦博: 《勋臣与晚明政局》,《史林》2015 年第 4 期 吴晗: 《胡惟庸党案考》,《燕京学报》1934 年第期 吕景琳: 《蓝玉党案考》,《东岳论丛》1994 年第 5 期 李新峰: 《明初勋贵派系与胡蓝党案》,《中国史研究》2011 年第 4 期 王剑:

    《铁券、铁榜与明初的贵族政治》,《西南师范大学学报》1999 年第 6 期 曹循: 《论明代勋臣的培养与任用》,《云南社会科学》2012 年第 3 期 刘晓东、年旭: 《选秀民间与联姻畎亩: 洪武朝宫廷政治史之一面》,《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14 年第 5 期 顾诚: 《靖难之役和耿炳文、沐晟家族———婚姻关系在封建政治中作用之一例》,《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2 年第 5 期 马明达: 《常遇春家族与“蓝玉党”案》,《回族研究》2001 年第 1 期 李谷悦: 《明朝历代诚意伯》,《古代文明》

    2014 年第 2 期。

    2秦博曾对武定侯家族袭爵之争的过程进行介绍,但对其原因及影响缺乏探讨,《明代勋爵承袭与勋臣宗族活动初探》,《安徽史学》2015 年第 5 期。

    年( 1403 年) 去世。1 郭英子孙众多,有“七子、八婿、诸孙数十人”2,而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勋臣家族袭爵制度已于洪武二十六年( 1393 年) 确立。3 在不乏子嗣且有制度保障的情况下,武定侯家族的袭爵问题应当较为顺利。但是,郭英正妻马氏无子,长子郭镇由妾何氏所生4,病逝于建文元年 ( 1399 年) 5,郭镇妻永嘉公主,为明□□之女,子郭珍患有风疾,因而次子郭铭的后代与长房展开了争夺爵位的斗争。

    郭铭是郭英次子,曾任辽王府典宝6,母严氏是郭英之妾7,郭铭之妻徐氏是魏国公徐达之叔徐成的女儿。8靖难之役爆发后,辽王受建文帝之命渡海来到南京9,郭铭很可能随之还朝。虽然郭铭也有可能私自逃走投靠靖难军,但各种官私着作对此均无记载,也与郭铭武定侯次子的尊贵身份与影响力不符,且此时靖难之役局势并不明朗,郭铭做出这种选择的可能『性』不大。对于郭铭之死,其子郭玹在墓志铭中称其“没于国事”10,其妻徐氏的墓志铭中称他“效忠国事,没于泗州。”瑏瑡郭玹生于洪武二shian ( 1395 年) 瑏瑢,在郭铭去世时甫七岁瑏琐,郭铭应去世于建文四年( 1402 年) 。是年五月,镇守泗州的指挥周景初投降靖难军瑏瑶,正与郭铭去世时间相符。郭铭在临去世前曾“遗命夫人为育幼孤”,说明他并非仓促而死。泗州无战事,郭铭不可能战死。徐氏在郭铭死后“岁时伏腊,语及泗州死节之事,辄涕泪不食者累日。”瑏瑥因此,郭铭应该是被派到泗州,在主帅不战而降的情况下为建文帝『 sha』尽忠。

    虽然郭铭为建文帝尽忠,但明成祖在靖难之役后对武定侯家族大力拉拢瑏瑦,因此徐氏及其子女并未遭到o hai,反而因娘家外戚身份受到厚待。瑏瑧永乐九年( 1411 年),郭玹“以世勋子,授锦衣卫指挥佥事,转汉府护卫指挥”瑏瑨,其兄郭琮也从都指挥佥事府军卫千户升为旗手卫指挥佥事。瑏莹 郭玹两个妹妹分别成为太子妃和汉王嫔,“凡桩箧服用物器,皆出于内帑,一不烦于其家,赐赉尤厚。”瑐瑠

    永乐年间武定侯家族的袭爵问题被搁置。明仁宗即位后,郭玹妹妹晋升贵妃。瑐瑡 不久,郭玹升为左军都督同知,并承袭武定侯爵位。瑐瑢早在永乐七年( 1409 年),郭玹妹妹就曾写信给祖母“乞令弟侄就学,使知事上接下”,说明她已开始考虑郭玹的政治前途。瑐琐《明功臣袭封底簿》记载郭玹袭爵时曾专门提到其妹的贵妃身份,并指出他超升左军都督同知是出自明仁宗“特恩”瑐瑶,《明孝宗实录》也曾追述“仁庙时玹以妹贵妃恩,累官都督同知,遂越次袭爵。”瑐瑥虽说郭玹袭爵有郭镇之子郭珍患风疾的

    1《明史》卷 130《郭英传》,中华书局 1974 年版,第 3821—3822 页。

    2焦竑: 《国朝献征录》卷 7《武定侯郭公神道墓志铭》,《明代传记丛刊》第 109 册,tai wan明文书局 1991 年版,第 224 页。按照《皇明开国功臣录》的记载,郭英有十二子,九女,二十八孙,十六孙女,并给出了具体的名单,黄金: 《皇明开国功臣录》卷 12《郭英传》,《明代传记丛刊》第册,第 723 页。无论哪种记载属实,郭英子孙众多确是事实。

    3万历《大明会典》卷 6《功臣袭封》,tai wan文海出版社 1968 年版,第 122 页。闪舞小说网..

    47瑐瑶《明功臣袭封底簿》卷 1《武定侯》,《明代传记丛刊》第册,第 85、86、86 页。

    5焦竑: 《国朝献征录》卷 4《驸马都尉郭公圹志》,第 132 页。

    6810瑏瑢瑏瑨瑐瑢《明故镇朔将军总兵官武定侯郭公墓志铭》,《新中国出土墓志·北京卷下》,文物出版社 2003 年版,第页。

    9《明史》卷 117《辽简王传》,第 3587 页。

    瑏瑡瑏琐瑏瑥瑏瑧瑐瑠罗亨信: 《觉非集》卷 4《郭母太夫人徐氏墓碑铭》,《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册,齐鲁书社 1997 年版,第 571 页。

    瑏瑶谈迁: 《国榷》卷 12《惠宗建文四年》,中华书局 1958 年版,第 834 页。

    瑏瑦吴琦、朱忠文: 《论永乐到宣德年间开国功臣家族命运的变化》,《安徽史学》2016 年第 2 期。

    瑏莹《明太宗实录》卷 114,永乐九年三月庚午,tai wan“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1962 年《明实录》校勘本,第

    1451 页。注: “英”原作“瑛”,疑误。

    瑐瑡《明仁宗实录》卷 4,永乐二十二年十月甲寅,第 112 页。

    瑐琐郭良辑: 《毓庆勋懿集》卷 1《孙女郭氏端肃奉书祖母》,《原国立北平图书馆甲库善本丛书》第 234 册,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2013 年版,第页。

    瑐瑥《明孝宗实录》卷 21,弘治元年十二月己亥,第 490—491 页。

    原因1,但其妹的作用应是其袭爵的重要因素。

    郭玹虽然成功袭爵,但也埋下了袭爵之争的隐患。首先,郭英无嫡子嫡孙,庶出的子孙们很难对家族产生尊崇感。据郭铭之母严氏的墓志铭记载,严氏平时还要做女工之事,邵磊据此推测她在武定侯家族内处于弱势地位2,这从侧面说明郭铭家族在武定侯家族内的地位不会太高。如果郭珍能够袭爵,家族内部至少还能形成对长房的尊崇,但郭玹的袭爵打破了这种可能,从而在武定侯家族内部营造出“侯爵人人可得”的氛围。

    其次,郭玹袭爵主要凭借其妹的力量,这就使得原本应该由族权解决的袭爵问题受到了皇权的影响。郭镇之妻永嘉公主仍然健在3,身为明□□之女的她同样可以借助皇权。永嘉公主后来的种种

    做法,在某种程度上不能不说是受到了郭玹兄妹的启发,也使武定侯家族的袭爵之争变得更加复杂。二、正统至天顺年间袭爵之争的起伏

    郭玹袭爵期间,虽然武定侯家族并未因袭爵问题发生争端,但永嘉公主和郭珍仍在为夺爵攻讦郭玹。“三杨”主政下的朝廷不支持郭珍夺爵,并回信批评永嘉公主。4 正统十二年( 1447 年) 七月郭玹病逝后,郭珍与郭玹之子郭聪互相参奏5,袭爵之争爆发。同月,郭珍奉永嘉公主之命来北京朝见,病逝于通州。6 郭珍死后,以张辅为首的朝臣支持郭聪袭爵。7但明英宗不允许任何一人袭爵,仅赐郭聪官职搁置此事。8

    明英宗的决策与朝臣建议相左应出于以下两方面原因: 首先,永乐年间以来,许多勋臣家族在长期无法袭爵后丧失爵位,如安陆侯吴杰家族、颍国公傅友德家族以及江阴侯吴高家族等。9 明英宗亲政后对勋臣袭爵的态度也较为冷淡,在武定侯家族袭爵之争爆发前一年,他还曾借家庭纠纷剥夺安乡伯张安的爵位。瑏瑠 这种情况与皇帝对爵位的微妙态度有关。正如明□□所说: “朕惟帝王之兴,必有佐运之臣,竭其忠力,故能生享爵禄,殁膺赠谥,此古今报功之令典也。”瑏瑡皇帝授予大臣爵位并允许世袭是一种激励机制,必须考虑为之付出的成本。在明代,这种成本包括禄米和法律特权。虽然官职和爵位从明初便已分开瑏瑢,但事实上有爵位者仍比平民有更多机会获得官职,特别是武官职务。这种特权虽然对明代强大的皇权很难构成威胁,但在本质上与皇权的至尊『性』仍存在矛盾。这可能是明英宗不支持武定侯家族袭爵的根本原因。

    1何乔远: 《名山藏列传》卷 41《郭英传》,《明代传记丛刊》第册,第 511 页。据何乔远记载,“镇子珍风痹不能侯,珍弟玹借侯一辈。”则当时双方有可能达成过“借侯”协议,但这在当时的环境下很可能带有胁迫『性』。郭镇四子中,郭兰、郭蕙和郭荃均夭折,唯郭珍尚存,这也是郭玹得以袭爵的重要原因。参见郭良辑: 《毓庆勋懿集》卷 8《驸马都尉郭公墓表》,第 216 页。

    2参见邵磊: 《新见明代勋贵及其家族成员墓志考释》,《文献》2014 年第 6 期。

    3永嘉公主直到景泰年间才去世,其名号伴随着皇帝的更替发生变化,为了论述方便,统一称呼其为“永嘉公主”。

    4《明英宗实录》卷 15,正统元年三月癸酉,第 279—280 页。《明功臣袭封底簿》( 卷 1《武定侯》,第 86—87 页) 也记载此事,不过时间是在宣德十年。

    57《明英宗实录》卷 161,正统十二年十二月庚辰,第 3134 页。

    6郭良辑: 《毓庆勋懿集》卷 8《故明威将军南京锦衣卫指挥佥事郭公墓志铭》,第 222 页。

 

第216章 卡戴珊[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