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海底深深奇遇记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九十八章 解琴音 谈古论今[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落秋中文网]https://m.luoqiuxs5.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之所以流传甚广,除了曲调流畅、动听之外,还因为它的表现手法新颖、别致,容易为听众理解。"

    曦儿点头儿表示赞同……

    欧阳劲涛继续深入讲道:"平沙落雁,本是著名的自然景色潇湘八景之一。曲中描绘了一幅恬静优美的水墨小品画──黄昏将至,烟波浩淼的洞庭湖边,岸边一带白沙,安详恬静,蒙蒙如霜。一群大雁从远天飞来,在空中徘徊飞鸣,先有几只降落在其上,仰首与空中的飞翔者相互鸣叫呼应,继而雁群一一敛翅飞落。远望去,雁群丶沙岸丶水波,都在愈来愈浓的暮色中渐渐睡去。"

    曦儿深有感触地说:"是的,听这首乐曲感觉以舒缓的节奏和清丽的泛音开始,描绘了秋江上宁静而苍茫的黄昏暮色;然后旋律一转而为活泼灵动,点缀以雁群鸣叫呼应的音型,充满了生机和欢跃;最後又复归於和谐恬静的旋律中。意境苍茫恬淡而又生趣盎然。古琴的泛音、滑音等特有的技法的运用,使得乐韵更加丰富,让听者有着十分强烈的感染情绪。"

    欧阳劲涛说:"这首曲曲自问世以后,历代琴家都非常喜爱,是近300年来传谱最多、流行最广的琴曲之一。曲谱最早载于1(明末崇祯七年)刊印的藩王朱常淓纂集的《古音正宗》。"

    妍儿似有所悟地说:"奥,是小王爷做的曲,那个藩王记录在策,合算都是王爷弄的呀。"

    欧阳劲涛说:"这个曲目还有一些别的流派,广陵派的《平沙》恬静优美,意境典雅。诸城派和九嶷派的《平沙》,添增了一段在固定音型陪衬下用模拟手法表现大雁飞鸣、此呼彼应的情景,形象更加鲜明生动,很是别具一格。

    在《琴苑心传全编》有说:按是曲,陈子昂作。盖取清秋寥落之意,鸿雁飞鸣,秋中之景物也,故于此以写之。《五知斋琴谱》又说乃臞仙所作也。虽小曲而意味深幽,乃入门之正路。但琴中平沙有各家弹法,种种不一。此特择其意之纯正恬雅者入之。另外清代萧立礼平沙落雁谱记:按此曲本臞仙所作也。亦作有飞鸣吟、秋鸿、鹤鸣九皋诸曲,斯曲抑扬起伏疾徐之声,摹物理多、寡、聚、散、起、落、飞、鸣之神,其一种天机自然,曲传达室指下,深于音律者自可知之。奥,其中分成七段……"

    妍儿说:"这七段莫非就是曦儿姐刚才跟我讲的七节吧……"接着妍儿就把曦儿刚才跟自己说的那七节背述一遍,欧阳劲涛赞道:"妍儿好记性,这么快就能记下来,还一点儿错也没有真是厉害呢,佩服佩服。"

    曦儿看着妍儿说:"我们妍儿看书过目不忘,听讲一遍记心,这一般人可是比不了呢!"

    听到赞扬妍儿心里也是美滋滋的,她高兴地说:"我再记的好,也是只有听讲份,哎见的少,学的也少,小欧阳,你今天可得多给我讲讲,我以后也好跟人家说话时别像个白痴一样什么也不知道就好呀"

    欧阳劲涛和曦儿都让妍儿逗笑了,欧阳劲涛说:"好,既然还没听烦,那我就再啰嗦啰嗦……还有《双琴书屋琴谱集成》有说:太古遗音中田芝翁纂谱,东小屏谱,仲平之兄存者。又谱:鹤山李息斋(印梦庚,号觉生)先生传谱,由陈仲屏先生处抄来,却与悟雪山房中定谱同。此谱和蔼。

    平沙落雁,虽然最早见于明末潞王朱常芳编订的《古音正宗》琴谱,但明末张岱在《陶庵梦忆》中曾提到,《徽言秘旨》的编者尹芝仙是在明万历末年左右,在浙江绍兴向王本吾学过《平沙》,可见此曲的创作时间应该还要更早一些。

    其后,有五十余种琴谱集刊载了不同传派的同名琴曲。关于此曲的作者,各谱集所载不同,前面说过,所托者有唐代的陈子昂,宋代的有毛仲敏、田芝翁,明代的是朱权等,至今尚无定论。关于此曲的表现内容,有代表性的说法是称此曲是盖取其秋高气爽,风静沙平,云程万里,天际飞鸣。借鸿鹄之远志,写逸士之心胸者也。此曲意境高远,虽取静境,但于静中所蕴涵的,却是处于逆境中隐逸之士的鸿鹄之远志,其济世之志并没有泯灭,与完全的归隐心境还是不同的。清代《天闻阁琴谱》在此曲解题中这样写道:此操气疏韵长,通体节奏凡三起落。

    初弹似鸿雁来宾,极云霄之飘渺,序雁行以和鸣,倏隐倏显,若往若来;其欲落也,回环顾盼,空际盘旋;其将落也,息声斜掠,绕洲三匝;其既落也,此呼彼应,三五成群,飞鸣宿食,得所适情,子母随而雌雄让,亦能品焉……"

第二百九十八章 解琴音 谈古论今[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