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八章 燃香奏 平沙落雁[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落秋中文网]https://m.luoqiuxs5.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p; 平沙落雁的曲调悠扬流畅,曦儿的耳际似乎听到了时隐时现的雁鸣,她的眼中好像看见雁群在空际盘旋顾盼的情景……
妍儿也在听着,她只是觉得乐曲很好听,但不明就里。其实有人曾说过,弹琴是一种境界,听琴同样是一种境界。琴音入心之时,听者会觉得有一处纯净的幽泉汩汩而出,仿佛与身体里某个叫“松弛”的机关共振,瞬间开启了一种安宁的状态。弹琴和听琴都是极讲究的事情,而精于此道的人也都是内心高贵的人。所谓的雅集,只限于三五知己。要是有陌生人在场,是不会轻易弹的。必得先坐下来喝茶攀谈,若是投机,再摆琴,焚香,弹奏。若不对路子,也就找个托词婉言谢绝了。因为,琴声是无处逃心的。琴者的情绪、心思,乃至气质、品性,会听的人全听得出来。谁又肯轻易对陌生人抛露心声呢?
上面这段话正好说明了欧阳劲涛为什么今天弹琴,曦儿自不待说,对古琴的造诣很深,妍儿虽然不大懂琴,但也不是个俗女子。
今天欧阳劲涛的这首平沙落雁不完全是兴致所致随手拈来的,他是想通过这首曲子,让曦儿的略显浮躁的心得以平复。
《天闻阁琴谱》中写道:“盖取其秋高气爽,风静沙平,云程万里,天际飞鸣。借鸿鹄之远志。写逸士之心胸者也。”也有从鸿雁“回翔瞻顾之情,上下颉颃之态,翔而后集之象,惊而复起之神”,“既落则沙平水远,意适心闲,朋侣无猜,雌雄有叙”,发出世事险恶,不如雁性的感慨。
欧阳劲涛弹了七段,主要的音调和音乐形象大致相同,旋律起而又伏,绵延不断,优美动听;基调静美,但静中有动。他运用了诸城派的《平沙》,增加了一段在固定音型陪衬下用模拟手法表现大雁飞鸣,此呼彼应的情景,形象鲜明生动,让曦儿听后感觉别具一格。
妍儿偎在曦儿身边,她见曦儿听的聚精会神的,她问道:"小欧阳弹的这曲子倒是挺好听的,只是不知道啥意思,有曲名吗?"
曦儿说:"当然有曲名,此曲叫平沙落雁,共分七节,你好好听,我慢慢跟你讲……
第一节是秋雁一群横江而来,孤雁在前者先落,中间一二雁以次而落,又三五雁一齐争落。
第二节是或落而不鸣,而落,而又鸣。第三、四节若仰天而呼,招之速下,以为此间乐也。第四节的下半章上下齐鸣,空中数十雁,翻飞击翅。第五节羽声扑拍丛杂,一齐竟落。第六节既落之雁,托迹未稳,旋又参差飞鸣,或飞或落,或落或鸣,于是一齐飞落。羽声鸣声,哄然满耳,为静境中之闹境,闹境中之静境。第七节已落之雁,声已寂然,尚有孤雁引吭哀鸣。最后次第落于群雁之侧……
"哟,曦儿姐,你讲的真好,让你这一说,我好像眼前一片片大雁在飞呢?"
曦儿低声笑道:"妍儿呀,这些可不是我讲的,是老师讲给我的,老师也是听她的老师的老师讲的呢。再说了,你这丫头什么时候见过大雁呀,在都是岸上人做的曲,岸上天际飞的大雁呀?"
妍儿说:"我是没看见过天上飞的大雁,但咱们石门多大鸟想来和那也差不多吧?"
曦儿说:"还是不太一样吧,景物结合,只有当时的情景物同时出现,才能产生出这样的曲子吧。你先好好听着,一会儿问问小欧阳,看他是否知道。"
曦儿还真说对了,平沙落雁还真有段故事,当欧阳劲七段曲罢站起身来,妍儿就问起了这个事儿,欧阳劲涛劲涛见曦儿也用询问的眼光看着自己,他就解释道:"这曲子和我们岸上一个地方有关系,这个地方叫衡阳,有这样一段文字说:元气之融结为山川,山川之秀丽称衡湘,其蒸为云霓,其生为杞梓。泛水清湘,坐看云起,潇潇碧水,岳云如飞,钟磬轻叩,仙乐飘绕。衡阳自回雁峰起,绵绵群山往北延伸到衡山,自东洲岛顺湘江而下,到衡山北隅清凉寺外的“烟寺晚钟”,多少青山秀水,尽显灵逸气质。秀美的山水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总能唤起才子们的灵感,成就佳才妙作。衡阳自古多音律之事,然而在当今衡阳,知道汉族三大古典名曲《平沙落雁》、《梅花三弄》、《潇湘水云》都跟衡阳密切相关。
秋天已至,天气渐凉,大雁开始成群结队往南方迁徙。渡黄河,过长江,当大雁翱翔在南昌上空时,引起了一个人深深的共鸣。这个人就是明朝朱元璋的第十七子朱权,字癯仙,号丹丘先生,人称贤王奇士。
朱权随着大雁的阵阵鸣唱,微服简出,独自一人悄悄南下,一路从南昌追逐到了衡阳。
第二百九十八章 燃香奏 平沙落雁[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