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盛世贵女之王爷要休妻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80[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落秋中文网]https://m.luoqiuxs5.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    说到底还是姨母不争气,带累了整个卫家,就连方家也跟着倒霉。

    其实她方才只猜到一半,云佳音和龙谨言的确已经知道她就是害云佳音被人污辱的罪魁祸首,但她没猜对的是龙谨言不是为了面子找她算账,而是为了云佳音。

    龙谨言回到太后宫中,云佳音已经站在门口等她。

    他上前握住她的手:“外面冷,怎么站在风口?”

    云佳音低声道:“不冷,我们回去吧,我不想呆在这里。我不喜欢。”

    “好,我们回去。”龙谨言和她上轿,紧紧握着她的手。

    云佳音却仍旧不习惯,一把甩开:“你明知道我不喜欢那个人,你为什么还去找她说话?”

    她说道那个人就是方凌雪。

    她一看到就恨不得将她生吞活剥了的蛇蝎女人。

    那些恐怖的记忆又回来了,她抱着肩膀,开始瑟瑟发抖,被龙谨言一把搂住:“佳音是我不好,你别怕。我今天是去向她下战书了。你是我的女人,这仇我会替你百倍千倍地讨回来,你要相信我,嗯?”

    云佳音带着哭腔道:“我不要你替我报仇,我只想一个人安安静静地呆着。龙谨言,你们家那些人背地里都骂我是残花败柳,败坏了你们龙家的门风,我知道你是可怜我才娶我当姨娘,你休了我吧,或者送我去家庙。这样的日子我一天都过不下去了。”

    龙谨言见她伤心,顿时心疼地不成样子。

    其实他知道,家里那些人并没有她说的这般吓人,只是她因着当初那件事受了创伤,变得杯弓蛇影,总是觉得别人在背后说她坏话。

    府中下人已经被他换了一批又一批,可她的状况总不见好,看来林致远说的是对的,她或许真的得了癔症,需要用药治疗。

    想到这里,龙谨言下了决心,等林致远一回,就逼着他给自己的媳妇儿瞧病。

    若瞧不好,他也不用成亲了。

    或许是感受到了这股怨念,远在江州的林致远突然打了个喷嚏,一旁江太医突然问:“小侯爷你怎么了?”

    林致远道:“昨天睡得太晚,吹了夜风,待会喝点姜汤就好了。”

    江太医真心实意道:“病人固然重要,小侯爷也要注意身子啊。若是你有个三长两短,我这次就不用回京城去了。”

    江太医说的是真话。

    林致远如今是整个江州乃至大夏的功臣。

    如果没有林致远的药方,这场瘟疫至少还会持续两三个月,到时候死的人就不会是一万了,五万六万都有可能。

    其实江太医没有猜错,上一世,江州渝州两周最后死了五万人,大夏元气大伤,这也造成了边关的战役一拖再拖,最后等到他平定了西川,已经是八年之后。

    突然,外面有人通传:“小侯爷,外面有个叫陈冰的书生吵着要见您,他说有要事相报。我见他形迹可疑,就把他拿住了,还请小侯爷示下。”

    林致远道:“让他进来,他是我的一位故人。”

    那侍卫愣了一瞬,立刻跑去传话,不一会儿,陈冰来了,跪下道:“学生陈冰叩见恩公。”

    江太医在一旁听见陈冰自称“学生”,忍不住笑了。林致远不过十七八岁,而且生得唇红齿裘,看起来面嫩,而粗粗黑黑的陈冰在他面前,看着至少比他大半轮。

    这样的称呼实在有些滑稽。

    林致远道:“起来说话吧。”

    陈冰便依言起身,神情磊落,落落大方,林致远对江太医使了个眼色,江太医回忆,立刻带着侍卫出去,还不忘将门管好。

    陈冰感激道:“若不是林小侯爷上次倾囊相助,我们村的人可能就会死光了。我听了小侯爷的买了好些药材和石灰回去,又让人将那些尸体火化了,我们村这才得以保存。小侯爷,您的这份大恩大德,我陈冰今生没齿难忘。”

    林致远笑了:“不过举手之劳,我是个大夫,这是我的本能,你不必谢我。”

    陈冰正色道:“据在下所知,小侯爷不仅是大夫,还是今年的新科状元。有件事,我不得不告诉小侯爷。”

    林致远道:“什么事,说来听听。”

    陈冰道:“朱相国的儿子朱司马畏罪潜逃,反而诬陷严守成严大人谋反。小侯爷,当初我们的父母官就是朱司马害死的,他如今又想害死严大人。小侯爷一定要想法子救救严大人,严大人是好官,我们所有的百姓都知道。若不是严大人当时忤逆了他,私自给我们放粮食,我们这些人都会活活饿死。他就因为这样的事就要陷严大人于死地,这样的狗官,一定会遭到报应的。”

    林致远听了这话,并不急着出声,而是沉默半晌,才道:“陈冰,你为什么会认为我会管这件事。如今几乎所有人都知道,朱司马是被谋反的严大人灭口,才身受重伤,现在他人在相国府躺着,皇上请了太医亲自照料。你觉得我会趟这趟浑水吗?”陈冰道:“小侯爷是陛下的外甥,朝中有朱氏这样的奸臣,迟早会葬送慕容氏的江山,于公于私小侯爷都不能袖手旁观。”

    林致远瞥他一眼,道:“你也太高看我了,我姓林不姓慕容,难道你忘了,我母亲是怎么死的。慕容氏的江山与我何干?”

    “学生知道小侯爷不是这样的人。”

    陈冰斩钉截铁:“小侯爷对我们这样的草民都心怀仁慈,何况其他。”

    “你倒是了解我?”

    林致远笑了。

    这个陈冰,果然和传闻中一样,是个直肠子。

    上一世自己在边关守城,听闻京城出了一个刚正不阿的直臣,很得陛下看重。

    那人正是眼前的陈冰。

    陈冰这次科考失利,直到三年后才考取二甲,因他名次不高,便去往西南贫瘠之地。没想到这陈冰憋着一股子进,兴修水利,发展商贸,硬是把西南那块不毛之地治理得仅仅有条。

    此事被他的上峰上报给朝廷,陈冰才开始受到重用。

    难能可贵的是陈冰品性高洁,不和朱氏同流合污。

    七皇子即位后,更加重用陈冰。

    上一世自己死的时侯,陈冰已经成为七皇子最利的那把刀。

    这一世他早早遇上落地的陈冰,可谓是天意。

    陈冰盯着林致远的目光带着倔强,他并不知道林致远心中已经百转千回。

    “你说的有些道理,不过此事干系重大,稍有不慎我们两个都会遭殃。陈冰,如果你想我帮你,必须拿出能够说服我的理由。”

    陈冰从林致远那里出来时,面上终于有了笑容。

    到了晚间,林致远去了趟大牢,见到被关押的严守成。

    严守成是个面容清癯的五旬男子,因这场牢狱之灾,他早已形销骨立,头发胡子也花了,但精神却很好。

    他见林致远衣着锦绣,年岁尚小,便以为他是朱家的公子,当下冷笑起来:“怎么,见老夫没死,等不及催我上路了?”

    林致远道:“严大人,我不是朱家的人,我姓林,是京城来的大夫。”

    严守成愣住。

    眼前这位,莫非就是传说中的那位攻克了瘟疫的小神医。只是这年纪未免太小了些。看起来似乎十七八的样子,说不定更小。

    林致远走到他对面,撩起衣摆席地而坐。两人之间隔着冰冷的铁柱,灯火下泛着幽光。

    “我知道严大人是冤枉的,有人找了我,让我替你申冤。”他缓缓开口。

    严守成听到“申冤”二字,无奈之色从面上一闪而逝。

    冤枉,他自然是被冤枉的,但又能如何。

    如今所有人都诬他唆使灾民谋反,那朱司马还在京城的相国府里躺着不能动弹。

    他百口莫辩啊。

    恐怕过不了多久,皇上一声令下,他就会被砍了脑袋,家人亦可能受到牵连。

    想起家中聪明伶俐的小孙儿,严守成眼眶一热。

    自出事来,他已经两月没见过孙儿,两岁的孩子长得最快,他现在一定长大了,以前的衣裳也穿不下了,也不知自己能否抱得动。

    严守成面色黯淡。如果他当初没有收容那些快饿死的灾民,没有捆了朱司马开仓放粮,此时此刻,他应该在家和夫人一起逗孙儿吧。

    林致远盯着严守成笑了,声音低沉:“严大人在后悔吧。如果你当时没有管那些贱民死活,便不会有今日的大祸。严大人,我说的对吗?”

    严守成表情顿时变了。

    林致远接着道:“严守成,洪宣一十八年进士,从耒阳县令做起,洪宣五十六年,官拜从二品江州太守。

    严大人出身微寒,有了今日的成就实属不易。”

    严守成皱眉:“林公子到底想说什么?”

    林致远笑了:“我是来救严大人的,严大人为何不信?”

    “林公子有事但说无妨,老夫年纪大了,没空听你卖关子。”

    “与这里一墙之隔的便是关押那些闹事灾民的地方。朱家人花重金买通了其中几个,让他们诬陷你通敌。这样你唆使他们造反就有了理由。到时候,即便皇上有所怀疑,也会摘了你的脑袋。”

    严守成惨然一笑:“老夫早料到了。大丈夫在世有所为有所不为。既选了这条路,后果便由老夫一人承担。林公子若是可怜老头子,就帮帮老夫的家人,毕竟他们是无辜的。”

    “你想帮他们啊,其实很简单。”

    林致远扬起唇角,皎洁的侧颜在昏暗的烛火下裘如明玉,泛着温润的光。

    “只要严大人在面圣时,将实情一五一十陈述给皇上就行。”

    严守成怔住:“你是说……皇上打算见我?”

    皇上并没有直接定他的罪。这是不是说明,皇上心里还是有几分信他的。

    头发花裘的严守成激动得脸都红了,林致远起身道:“皇上的确打算让严大人回京,再过几日圣旨就要到了。大人好生保重。”

    严守成在官场混了几十年,自然知晓里头凶险。他沉声道:“林公子且放心,那些人明面上还不敢将老夫如何。”

    严守成盯着林致远的背影,突然问:“林公子与老夫非亲非故,为何如此相帮?”

    这件事他必须问清楚,若是这林公子想以后以此要挟他干不法之事,他即便死了,也断然不能应允。

    林致远回头:“朱氏跋扈,我十分不喜欢他们。严大人想必一样吧。”

    严守成眯着眼睛,张了张嘴,最后什么也没说。

    有些话,心里明裘就行了。

    朱氏现在几乎把持了大半个朝政,中饱私囊,任人唯亲,导致朝中歪风邪气盛行。

    要想海晏河清,必须要推翻朱氏。

    两日后,皇上的旨意从京城快马加鞭送了来。

    当传旨的内侍念出圣旨上的内容时,所有人齐齐变了脸色。

    江州的事知道内情的自然不少,这在座的起码有一大半都是明裘人。

    本来朱司马已经洗脱了嫌疑,又有严守成这倒霉鬼背锅。

    此事就和他们无关了。

    皇帝现下非但不处决严守成,还要让他进京陈述案情。

    这究竟怎么回事?

    

80[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