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非痴愚实乃纯良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753章 收英杰[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落秋中文网]https://m.luoqiuxs5.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士绅由王珍重新带入大堂接待。

    王笑出百安抚了佃户,又安排孔府下人给所有人分发馒头。

    一片感激与叫好声中,傅青主站在孔府当中远远看着那些佃户,默默无言,也不知在想什么。

    过了一会,辛宜学唤了一声:“国公。”

    却是王笑走了过来。

    傅青主叹道:“国公做这些,我一开始是反对的。但我素来只管埋头做事,因此也未与国公说过。”

    “傅先生是觉得我该拉拢他们,让他们为我所用、尽快稳定山东局势?”

    “原本确实是有这种期待,但今日也是看明白了。”傅青主叹息一声,道:“蠹众而木折,隙大而墙坏。故大臣争于私而不顾其民,则下离上。下离上者,国之隙也。秩官之吏隐下以渔百姓,此民之蠹也。故有隙蠹而不亡者,天下鲜矣……我楚国蠹虫众多,已到了木折墙坏的亡国边缘,再不‘任法去私,回天无术矣。但现在我好奇的是,国公是如何下定决心与他们翻脸的?”

    王笑轻轻笑了笑,又道:“我当然也希望他们能支持我们,但他们不够坚决。没办法,我才只好选择别的支持者。”

    “此话何意?”

    “建奴入侵过山东两次。”王笑缓缓道:“那些仗义死节的、英勇不屈的……已经死了很多了。留下的这些人,当然不能说全都是没有骨气的……怎么说呢?他们的立场从来就不站在我们这一边。

    我们楚朝士绅不同于魏晋隋唐时的门阀世家。楚朝士绅的根基是什么?是科举、是文教。他们读书入仕,成为士大夫,享受特权,兼并土地,且贵且富。靠的是掌握了读书的资源。其中最厉害的,一家出了三十个进士,啧啧。不谈他们有没有舞弊,但他们必定是掌握了科举的方法、资源。这是一道巨大的鸿沟,把这些贵族,和普通百姓区分开。这道鸿沟,也许百年都填不平……

    他们当然看中田地,但他们最看中的还是‘科举。他们支持楚朝,是因为他们在楚朝还有秀才、举人、进士的功名。如今瑞朝、清朝来了,只要承认他们的功名。楚朝的举人可以继续在清朝考科举。傅先生认为会怎么样?他们会成为清朝的进士,继续这样当一方士绅。世道有任何改变吗?没有。”

    如果我与多尔衮开仗,多尔衮只要做出承诺……今日来的这些人,直接会有大半投降过去当清朝的官。这虽是没发生的事,但请傅先生信我,我没冤枉他们。”

    傅青主道:“比起建奴,他们应该在不同立场的。要做得简单粗暴些,就是学唐中元,把这些人杀光。”王笑摇了摇头,道:“但这条路本就难走,那么多造反头子都死了,大大小小数千支造反队伍到现在只剩下两支。起身走开,嘴里嘟囔着:“没饿过肚子的公子哥懂什么?”

    他走了两步,看地上有一块馒头,已被人踩扁,俯身捡起来塞在嘴里。

    孔兴弥望着这一幕,又低头看了看自己的一身绸衫,眼中愈发茫然……

    ~~

    孔府大堂。

    “诸位该知道,齐王贤明不同与别的藩王,由他坐镇山东,既是为山东士绅百姓谋福,也是为楚朝守住中原,谋复燕京……”

    王珍缓缓说着,脸色很是温和。

    有了王笑的对比和衬托。一众士绅都觉得这个王家老大是如此和善。

    说了半天,王珍终于说到最关键的部分:“眼下这时局,燕京城原先那些官吏或死或降,齐王欲成大事,幕下缺少人才。能倚仗的还不是齐鲁之地的英才吗?”

    毛九华眼皮一抬,心想:“来了,打了一棒子,现在来发甜枣了。但老夫不稀罕你的枣,哼!”

    他确实不太稀罕,毛家是科举世家,等南京那边开科取士了,毛家下一辈的子弟自然可以到南京为官。或者,去哪个朝廷当官不行?

    毛九华再一想,反正在山东的田地都给人抢了,还不如举家投奔到南京去。

    傅票初打算守孝三年之后再出来科举为官,对王珍的拉拢并不感兴趣。如果不是被得罪了王笑,他现在就要拂袖而去。另外,他注意到的还是‘欲成大事四个字,这虽然不是什么秘密,但齐王一党如此肆无忌惮还是让人心惊。

    张端暂时是不打算出来做事的,他行事小心,不爱担风险,因此并不想在乱世下注,打算等天下平定之后再出仕。因此并不出风头,一副眼观鼻、鼻观心的样子。

    孔、孟、颜、鲁四家反倒是最给王珍面子的,他们家庙在这里,迁是不太好迁的,最多是像宋金之际时那样,分一个旁支出去。

    眼下山东被齐王和王笑占着,王笑又是这样凶狠。反正以后不管谁得了天下,都得给孔孟颜鲁四家面子,他们不像别家下注了要担风险,最不怕的就是下注。如今田地都答应交出去了,要服软那就干干脆脆、彻彻底底。

    于是王珍一边说,孟宏益一边抚须赞颂:“齐王贤德与山河日月交辉,臣瞻仰已久,能为殿下效犬马之劳,荣幸之至!”

    王珍又道:“舍弟如今分了山东田地也是无奈之举。所谓‘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农耕为国之根本。诸君慷慨,分田舍地给百姓,牢筑山东之根基。来日山东富强,齐王成就大业,必不会忘诸君今日之功。”

    曾闻达心中不屑,脸色却露出喜色叫了一声好,显然极给面子。

    王珍顾目环视,只见除了孔孟颜鲁四家,其他人都神色淡淡的,显然还沉浸在被抢了田地的愤恨之中,又道:“请诸君将目光放长远一些。今日失了些许田地又如何?求田问舍岂是我辈所……”

    傅票初听到这里,嘴上不敢多言,心中却是大怒——‘些许田地?我傅家祖辈辛辛苦苦才攒下的六十万亩良田,你说抢就抢。

    王珍语重心长说着:“诸位该明白,舍弟将这些田地分了,实是为了你们着想。一则,这些年天灾人祸不断,百姓饥贫交迫。再不松一松,早晚还是要奋起反抗。到时吃亏的还是诸君。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来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来年无兽。诈伪之道,虽今偷可,后将无复,非长术也!”

    张端点了点头,深以为然。心中却是讥笑着——呵,抢了就是抢了,千方百计夺走了我们的田,还说这么好听,当我们傻子吗?

    王珍道:“王某想问一问,你们山东各族的根基是什么?”

    众人的目光先是望向了孔兴燮,接着又望向孟宏益。

    孟宏益抚了抚长须,道貌岸然道:“当然是‘诗书礼教四字。”

    “不错,正是诗书礼教!”王珍拍了拍掌。

    孟宏益一场,心想你这样说场面话就没意思了,不如早点放我们走。

    王珍苦口婆心道:“诸君该明白,所谓士绅和普通百姓的不同之处在哪里,在于‘读书,如今虽分了田,这也是为了国富民强。国富民强之后,天下平定,四海清平。以后的世族贵人会是谁,当然还是你们这些有才识的

第753章 收英杰[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